好的画、好的展览都是不该有企图的。这是我看了纽约近郊迪亚比肯基金会博物馆之后的感受。
从纽约中央火车站到比肯小镇大约是一个半小时的火车,沿途的景致淡然而无奇,直至进入依旧是厂房改建的这个美术馆。
沈忱在两年前多次竭力推荐这个极简主义美术馆,他说国内艺术圈去看的人凤毛麟角,有的就是去了来电的也没几个,他定居纽约25年,几乎每年要去四五次,每次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起初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算国内艺术家中见多识广的,这世上哪有如此接近于神圣的艺术展览?进入美术馆后,便觉得沈兄所言非虚,本来计划看半天的展花了一天还是不愿离去。我向来对绘画性内蕴深厚的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孤注的实践,对极简主义本来关注不多,兴趣也不是很大。比肯小镇之行,已然颠覆了原本的认知。
迪亚基金会建构在自我认知上的收藏体系蔚为壮观,28位艺术家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去物质化”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们的600多件作品在这座始建于1929年的工厂建筑里熠熠生辉。2003年美术馆改建开发以来,它已经让比肯小镇名闻遐迩,成为极简艺术和大地艺术的大本营。反观日韩的所谓“物派”艺术,在气局上是羸弱的。
影响深刻的作品如下:博伊斯的《多情的巴西》油毡装置,安迪沃霍108幅光影抽象,罗伯特艾文的《向立方致敬》,迈克尔海泽的几何大型土方工程,约翰张伯伦的挤压的汽车雕塑,以及影响广泛的布灵奇巴勒莫《时代的一天》系列作品。
希望国内多一些纯粹的不带任何杂念和企图的艺术家、收藏家、美术馆、展览。没有企图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没有企图的文艺才是荡涤灵魂的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