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重提限塑
关尹
  关尹

  垃圾分类,已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各个小区都进行得轰轰烈烈。分类之目的,自然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在这个前提下,不知道多少人还会想起多年前也曾力推的一大环保措施:限塑令。

  这两天,关注到《科技日报》的一则报道:自2008年6月我国限塑令实施11年来,废塑料不降反增,目前塑料袋年使用量超过400万吨,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既然已经花大力气去限制了,这些增量又是哪里来的?放在以前,人们还只把注意力放在超市上。但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消耗量快速上升。有统计数据表明,外卖成为限塑令的“灰色地带”,使用比例高达77%。业内专家指出,2018年我国消耗外卖包装可能达到了231万吨。

  关于这一点,更多年轻人可能深有体会。下班了,叫个外卖;周末宅在家,也叫个外卖。考虑到环保,有的平台和商家还会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但好像从来没有把多出来的包装盒、塑料袋当回事。

  实际上,超市里的“限塑”也有问题。11年过去,感觉不同的就是:用塑料袋,你得花钱买。只不过多数人,似乎也不在乎那3毛5毛的。再说,带回家还能当垃圾袋用呢。

  去过欧洲不少国家,无论大小超市,他们都提供的是纸质袋子。问题是,纸袋子在国内怎么就流行不起来呢?不如塑料袋方便、实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成本更高,谁都不愿为此买单吧。

  塑料对环境的破坏度,人所共知,已无需赘言。最严重的是它的难以降解性,持续数十年甚至百年都会成为土壤、大气、地下水的污染源。这种巨大的危害性,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我们需要多问问自己,在生活方式出现巨大变化,越来越便利的同时,该怎么看待相伴随而来的污染问题?

  所以,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重提一下“限塑令”,两者其实相辅相成、殊途同归。正所谓与时俱进,对于电商、外卖平台这些“新品种”,至少也要及时出台一些限制措施,堵住目前的漏洞,不能任由它们毫无顾忌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康健园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10-15
中秋夜游受追捧同比增4成
外来游客在沪消费63.7亿元
市场监管接投诉举报813件
重提限塑
公交驾驶员有了“心理按摩室”
优化71路延伸线 整修25个起讫站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重提限塑 2019-09-16 2 2019年09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