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周浦小上海民俗展演精彩纷呈
~~~周浦小上海民俗展演精彩纷呈
~~~周浦小上海民俗展演精彩纷呈
~~~周浦小上海民俗展演精彩纷呈
~~~周浦小上海民俗展演精彩纷呈
     
2019年10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浓浓乡音庆国庆
周浦小上海民俗展演精彩纷呈
陈军贤
■ 非遗江南丝竹(乡村清音班)在演奏
  你见过“流沙笺”传统手工古法制纸技艺吗?你见过老艺人用自制的土萨克斯吹奏表演吗?你见过乡村老妈妈头扎土布头巾,着一身土布服装,像模像样地走台步吗?国庆长假期间,周浦镇小上海步行街乐声喧天,热闹非凡。这里举行的第50届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汇集了当地非遗等优秀民俗项目,精彩纷呈,亮点频显。

  “流沙笺”染出美丽图案

  在步行街展台前,赵世杰正在展演始于唐代的“流沙笺”传统手工古法制纸技艺。该技艺的制作方法是利用黄芪、仙人掌等植物提取物制作出原液,通过特殊调制的国画颜料,使其浮于原液表面,然后用特制工具使各种颜色任意聚散离合,再以宣纸覆于其上而染于纸面,从而形成各种天然的美丽图案。不一会儿,展台上就展示出一幅幅色彩鲜丽、立体感强烈的画面,夺人眼球。

  沿着步行街往前走,一首《今天是你的生日》的乐曲飘入游人耳中。循声走去,只见一位老先生手中握着一个外形挺像萨克斯的乐器。面对游人的好奇,这位叫姚闯的老先生说,这是土萨克斯,是他自制的,仅花了30多元买了一个萨克斯的头子,但吹奏效果不亚于正规厂家生产的萨克斯。

  芦苇编织有传人

  非遗项目“芦苇编织编制技艺”的传承人庄金生头戴芦苇帽,笑呵呵地用芦苇编织“鲤鱼跳龙门”等吉祥物。今年87岁的庄师傅从小在东海边长大,编织芦苇已有70多年。老庄说,芦苇具有特殊的韧性,同时兼具柔、轻和防潮的自然特性。在浦东沿海地区,3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芦苇来编织各类物品。老庄编织的芦苇用品包括各类生活用品、玩具类、民俗类和工艺品等。现在他已经被聘为泥城小学校本课程《魅力芦苇》的指导老师,让芦苇编织编制技艺后继有人。

  坐在老庄旁边的王桃生今年也70多岁了,他正手执芦苇花秆,麻利地做着“土鞋”。展台上已放着好几双已做好的“土鞋”。游客们驻足观看,一位老人对跟在身后的孙子说:“这种鞋叫蒲鞋,头大、身体胖、里面还可放棉花和鞋垫,是旧时我伲经常穿的。穿在脚上,比现在的棉皮鞋还要暖和。”

  另一边的编织能手施华鑫用芦苇精心编织了许多乡野中的蚂蚱。他把大大小小的芦苇蚂蚱挂在竹竿长线上,活灵活现,煞是逗人喜爱。

  土布服装“现代秀”

  十多位头裹土布头巾、穿着老布扯襟衫、土布裤子、脚着丝绒绣花鞋的老妈妈,在街口进行浦东地区百年前的乡土老布服装“现代秀”表演,别看上了年纪,但她们走起台步来不亚于专业演员。

  “T台”边几位乡村老妈妈坐在传统织布机前演示传统织土布、纺纱手艺。穿着土布衣裳的陆彬官老妈妈双手麻利地穿梭织布,坐在她一旁织土布带子的女儿,动作娴熟,织出的老布带子特别精致,令游客们啧啧称赞。

  来自周浦镇红桥村“清音班”的老伯伯们穿上了一身红红的喜气唐装,乐器上挂满了明清时代的亮丽彩饰,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国》曲调如轻风拂面,让游人纷纷驻足聆听。

  在一长条桌旁,来自该镇因收藏成名的周浦“大老倌”鲁来大,正向人们介绍“三五”牌台钟的历史。条桌上放着“三五”牌台钟,有台式的、立式的、挂式的,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生产的。这些钟都是老鲁多年走村穿巷收购来的,经过他的精心整修,都能正常“工作”。老鲁说,他收藏这些上海名牌老产品,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怀。      

  通讯员 陈军贤 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郊野大地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文体新闻
   第A07版:文体新闻
   第A08版:夜上海
   第A09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0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4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16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浓浓乡音庆国庆
品赏丰收
青春“农创客”长三角“种梦想”
生活驿站惠民更乐民
上海地产大米同台竞技 松江大米拔得头筹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4浓浓乡音庆国庆 2019-10-06 2 2019年10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