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社与接团社不符
记者通过途牛网预订“上海一日游”时,曾致电途牛网客服确认第二天具体由哪家旅行社带团,客服表示带团的是一家名为“中晟”的旅行社。同样,在之后签订的电子合同上,也显示接待社为“上海中晟旅行社有限公司”。
然而,游览当天,记者到达集合地点后,却发现导游手上的游客名单上赫然写着“协大旅行社”的字样。记者询问究竟是哪个旅行社带团,对方答称自己是协大旅行社的导游,“中晟负责组团,协大负责发车,我们是合作关系。”
记者又通过京东网团购了“东方明珠外滩一日游”,结果如出一辙,网站上显示的组团社——金牌旅行社,在实际游览时居然变成了“金色阳光”。记者询问了同团的其他几名游客,其中一对来自湖南的情侣是通过同程网报的名,两名印度游客则是在去哪儿网上订的行程。最后,全团一沟通,发现大家都是通过不同的线上平台购买的产品,没想到却“殊途同归”。
导游身份迷雾重重
这种散客拼团的做法,在上海“一日游”市场上并不鲜见。但相比于那些还能报出家门、让游客知晓真相的接团社,还有部分旅行社的来头则让人一头雾水,甚至出现了“李鬼”的踪影。
记者在中国旅游网(www.021cits.net/)报名“环球金融中心、中国馆一日游”,客服人员自称该网站为中国国旅网上预订中心,游客报名后也将由国旅组团。但到了现场,导游手中却举着一面“上海直通车”的旗帜,记者上前询问其隶属于哪家旅行社,对方先是一愣,随后含糊其辞地称,“上海直通车”是一个由几家旅行社组成的“联合体”,她就是其中一家旅行社的导游,但具体的名字对方始终不愿透露。更离谱的是,事后记者致电中国国旅客服中心,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该网站与国旅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打着他们的旗号招揽生意。
转团需经游客同意
针对“一日游”市场上游客被莫名“转手”的现象,市消保委旅游专业办公室表示,根据《旅游法》第六十条、六十三条规定,旅行社委托其他旅行社代理销售包价旅游产品并与旅游者订立包价旅游合同的,应当在包价旅游合同中载明委托社和代理社的基本信息。因未达到约定人数不能出团的,组团社经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可以委托其他旅行社履行合同。组团社对旅游者承担责任,受委托的旅行社对组团社承担责任。旅游者不同意的,可以解除合同。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也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因此,如果组团社事先未征得游客的同意,擅自委托其他旅行社带团,无疑侵犯了游客的正当权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作为游客来说,出游前一定要和旅行社签订合同,并保留好发票,游览过程中一旦发现“被转团”,可以凭借相关证据依法维权。 本报记者 房浩 曹文清
陆常青 屠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