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漕河泾开发区的通勤压力,摆在徐汇区有关部门面前。
接驳园区与轨交
记者赶到漕河泾开发区,这里的下班高峰期车辆密集,尽管有交警指挥,但通行仍很缓慢。对此,徐汇区建交委交通科科长王争表示,对于漕河泾开发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一定要多管齐下。
何谓“多管齐下”?首先,有关部门在漕河泾开发区开通园区接驳线路,作为早晚高峰时段接驳9号线漕河泾开发区站和合川路站至各单位的短途班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接驳班车开通后效果显著,因为坐轨交到单位变得方便了,很多白领都不再开车。
打通田林路地道
除了开通接驳线,徐汇区有关部门还在周边路网改造上“下功夫”,特别是打通“断头路”。
2013年,完成钦州北路断头路;2014年,完成虹漕路古北路断头路,连通后改善了开发区与北侧区域的连通;近几年,还完成了梅果路、桂果路等部分断头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漕河泾开发区对外通道严重不足的状况。
徐汇区建交委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还在筹备田林路下穿中环地道工程的准备工作。田林路是位于漕河泾开发区内一条东西走向的重要道路,但被中环线一分为二,两边均是断头路。打通田林地道对漕河泾开发区的交通疏导有积极意义,该工程争取今年年内正式开工建设。
鼓励步行和骑车
所谓“慢行区”,就是城市中专门为慢行交通所保留或慢行系统优先的区域。设置慢行社区的目的在于鼓励区内步行及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交通,营造安全、宜人、舒适、充满活力的城市慢行社区。
据了解,徐汇区今年计划对轨交9号线漕河泾开发区站周边的慢行设施进行调查和梳理,待条件成熟时,将以漕河泾开发区站周边的慢行环境改造为试点,实施一些改革。从而进一步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慢行环境。 本报记者 屠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