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号线 莲花路站
没有自动扶梯 累煞乘客
近日,读者柳先生致电本报反映,地铁一号线莲花路站已运营近20年,所有的出入口没有一处自动扶梯,携带行李的乘客,特别是孕妇、老年人、残障人士出行特别不方便。
昨天,记者来到现场实地调查发现,除了所有出入口没有自动扶梯之外,作为“补救”安装的简易无障碍扶梯,则形同虚设,遭遇了“不便”的尴尬。
莲花路地铁站为轨交1号线的地面侧式车站(两个方向在付费区内不连通)。乘客乘坐地铁都需爬上一段楼梯才能进站。整个地铁站分为北出口与南出口,北出口有过街通道通往对面的南方商城;而如果要从南面出口出站,则要经过一段数百米的地下通道,乘客需先下到地下通道,再爬上台阶才能出站,这也是很多乘客抱怨最多的地方。
60多岁的柳先生住在距离地铁站不足500米的小区里,他说:“我母亲80多岁了,搭地铁过来确实方便了许多,但出站这一段楼梯却把她难住了,那么宽敞的出口,为什么容不下一台手扶梯?”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地铁站东面进出口的一段楼梯处加装了简易的无障碍电梯,可是上面却积了厚厚的一层灰。“这个电梯基本不会有人使用。”柳先生说道,“如果要用还需爬上台阶,喊工作人员开启,既费时又费力,还不如自己一次性爬上去,况且这根本满足不了大客流的需要。”
记者还发现该站位于北广场东侧出口的一处无障碍电梯,如今处于关闭维修的状态,着实让人感觉不便。
其实像莲花路这种情况,同样在它下一站的外环路站也存在。“这个地铁站没有电梯,每次都得上上下下爬几十级台阶才能到南面出口,挺累的,就当锻炼身体吧。”每天上班乘坐一号线的吴先生说,“经常看到中老年人和抱小孩的乘客气喘吁吁地爬楼梯,中间总得休息一次,确实不方便。”
记者致电申通地铁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在上海最早建设的一批地铁线路和车站(如莲花路站、外环路站)中,由于最初在设计上并未考虑到未来承载的大客流,不少车站没有预留过多空间,很难再安装电梯等设备。莲花路地铁站曾经考虑过加装自动扶梯,但是由于楼层抬升高度不够十米,达不到安装标准,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安装了简易的无障碍电梯。
地铁8号线 陆家浜路站
出入口长期关闭 不能启用
近日,市民王女士致电本报反映,地铁8号线陆家浜路站的1号口,长时间关闭,对乘客出行造成了不便,她曾向地铁站和区政府反映过此情况,建议开通缓解交通压力,但是依然无果。
记者来到陆家浜路站,该站是地铁8号线与地铁9号线的交汇站,每天人流如织。王女士反映的1号口位于西藏南路东侧,大林路南。很多需要从1号口出站的乘客,看着关闭的通道只能无奈地摇摇头选择其他出入口进出。
王女士说道:“以前我每次回家从1号口出来最方便,现在关闭了,只能选择从4号口通行,横过西藏南路再折返到1号口,这样徒增了过马路的危险性,实在太不方便了。”
为此,申通地铁方工作人员表示,该1号口是当时为了配合世博会而开设的出入口,但该处地块所属权并不属于地铁方所有,而是属于黄浦区政府。该出入口自2013年8月15日起永久性关闭,所属方可能会另作他用。
盼望解决难题 方便出行
如今,上海地铁每日客流量已经超千万,地铁已然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选。地铁站内的设施建设和更新不仅方便市民出行,同时也是市民出行的保障,更是广大市民最关心的切身问题之一。
“方便、快捷”是市民地铁出行的最大感受,地铁出入口规划建设的根本是为了长效服务市民和乘客。如今,地铁1号线莲花路站和外环路站这样的“老站”的设施,已经难以适应现在乘客出行的需求,而陆家浜路站1号口“有口难开”,也面临越来越多乘客的不解和不满。如何让这些“先天不足”的老站焕发青春,让封闭的出入口发挥作用?这是摆在政府和轨交运营方面前的一道课题,需要尽早解开,不能让这些问题永无止境地制约着市民的出行。
本报记者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