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院士工作站入驻徐汇医院
居民家门口享受“稀缺”专家资源
叶雪菲
  ◆ 叶雪菲

  今年4月,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徐汇区中心医院同时加挂第二冠名,成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而徐汇医院心内科作为优势重点科室,与中山医院合作后,成立了葛均波院士工作站,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稀缺”的院士专家资源。未来,徐汇医院还将利用云平台的优势,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合作进行掌上心电华东监测监护中心项目,让社区百姓享受到便捷、高效、专业的医疗服务。

  院士工作站让居民近距离享实惠

  56岁的王先生前段时间突然开始出现胸闷、胸痛,稍微动一动就会出现剧烈胸痛。在医院做检查后发现,一支冠状动脉为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几经尝试不能开通。在听说中山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成立“医联体”后,王先生慕名来到徐汇医院心内科。幸运的王先生正巧遇上了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入驻徐汇医院,葛院士亲自进入手术室主刀王先生的手术。葛均波院士指出,CTO病变由于病变的血管长期阻塞,堵塞物钙化,变得十分坚硬,要想疏通颇有难度。所幸王先生的手术非常成功,参与手术的医生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手术技巧。术后,王先生胸闷、胸痛症状得到了缓解,提高了生活质量。据徐汇医院心内科主任郑宏超介绍,CTO病变约占全部冠脉造影的1/3,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少于8%。CTO病变行PCI的意义在于成功的PCI可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需要、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工作站成“中国心血管防治战线”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和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数量巨大,已经成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的第一大慢性疾病。葛均波院士介绍,“尤其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病,讲究的就是及时救治的时间,最好就是就近原则。”然而现实让人堪忧,老百姓都倾向于到大医院就诊,大医院动辄就是几千张床位,有的甚至超过了1万张,这还不够,有时候加床都加到了楼道。而下级医院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什么大病、小病,什么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大医院照单全收。大医院越来越大,基层医院越来越小。病人如果都到大医院、三级医院就诊,病人排队时间长,人为形成了‘看病难’。”所以,为了能够为更广大的老百姓提供服务,减少病人在来回路途、等候排队、手术安排上的等待时间,“我们在二级医院成立院士工作站,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实事,建设良好的团队,把先进诊疗技术带到这个医院,提高这里的医疗技术,使病人能够受益。”

  此外,葛均波院士工作站还培训了新的团队,以专家技术为核心,建立中国心血管防治战线。整个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团队会定期派驻专家来开设专家门诊,也会定期去病房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疑难病例会诊,手术指导。同时合作掌上心电华东监测监护中心项目,让社区百姓享受到便捷、高效、专业的医疗服务。通过技术服务向下沉,这样更多的老百姓可以在基层医院看病,缓解他们看病难的同时还能看好病。“工作站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建设将进行转化研究、支架开发等,实现双赢战略。”

  不开胸换“心门”让患者不再“坐以待毙”

  随着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葛均波院士介绍,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严重二尖瓣反流会引起左室扩大,最终导致左心衰竭、房颤和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反流预后较差,有症状而未行手术者年死亡率在5%左右,而出现严重心衰者5年死亡率达60%。据统计,超过65岁和75岁人群的发病率分别为6.4%和9.3%,仅在我国就有数百万的二尖瓣反流患者。

  然而,对于二尖瓣反流,药物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症状,而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或手术时机。但外科手术创伤大,需要体外循环,许多高危患者不能耐受,术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期。研究显示,临床上有40%左右二尖瓣反流患者因为高龄、心功能差且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得不到有效治疗。为此,葛均波院士团队一直致力于心脏瓣膜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器械研发,已经率先在国内开展数项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这种方法伤口极小,不损伤心脏,在操作过程中心脏正常搏动,不需要体外心肺循环支持,患者恢复较快,通常在术后2-3日可以出院,术后1周内就可以参加日常活动。

  【名医榜】

  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中心主任,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委全国医学装备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生态上海
   第A11版:长三角专版
   第A12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3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5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大购网专版
扫一扫,订制“贴身医护顾问”
院士工作站入驻徐汇医院 居民家门口享受“稀缺”专家资源
“医联体”让转诊更“精准” 学科发展增强居民获得感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A25院士工作站入驻徐汇医院
居民家门口享受“稀缺”专家资源
2016-11-09 2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