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看病难”仍然是许多市民所面临最大的就医难题。在日常看病中,患者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名医,以及挂不上名医的号而苦恼。而另一方面,在名医门诊中,不少名医反映,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其实不需要到名医门诊就诊,而只需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名医资源的浪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高鑫表示,为缓解就医难,真正实现分级诊疗,今年4月,“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应运而生。并在各个科室请来中山医院各科主任“坐镇”,同时建设转诊绿色通道,在学科带头人定期查房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也让医生们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
名医查房让转诊更快速
76岁的陈老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在生活中更因这些疾病而反复跌跤,目前住在徐汇医院的内分泌科病床上。陈老伯的双腿已开始出现水肿现象,病情更严重且复杂,于是安排高鑫教授查房。高鑫教授通过详细询问病情、仔细查体后,对患者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这位患者高血压不是普通的高血压,可能是比较少见的严重内分泌高血压,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确诊检测。与徐汇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进行了讨论之后并决定为陈老伯开通“徐中心-中山医院”的快速转诊通道,让陈老伯能够及时得到明确诊断,并采取更佳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接受适合的治疗。
“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的成立解决了疑难病、复杂病及时到三级医院的难题。三甲医院“大牌”专家的入驻不仅为二级医院带来了技术的提高,而且通过“医疗联合体”,让徐汇医院的患者享受到快速转诊绿色通道,避免了大量在路上、挂号排队的时间浪费,及时获得所需的治疗,更能让老百姓感到安全、放心、有保障。
手机上实现慢病管理
“医联体”的建立不仅提供了由下向上的绿色转诊通道,还开通了由上向下的康复渠道。63岁的王老伯患有糖尿病10多年了,每次看病都认准了中山医院,往往看一次病就要花一天的时间。陈老伯家住得较远,女儿一直不放心其独自来医院,每次陪父亲看病都要事先请假,很是麻烦。在一次看诊中,王老伯听说“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的存在,并得知“云医院”,通过手机、电脑就能和医生连上线,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看诊,咨询时间更是比普通门诊时间长,不禁跃跃欲试。在下载了“徐汇云医院”后,王老伯就开始研究起来了。现在,王老伯每天都会去小区对面的社区服务中心测量血糖,通过“徐汇云医院”上传至他的个人档案库。如果有问题就直接咨询值班医生,值班医生通过以往病例、现场血糖及询问近况给出诊断建议,还能就近在社区服务中心配好药,整个过程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小时,不仅为王老伯省时省力,也得到了其女儿的赞扬。
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上,“徐汇云医院”从上午8:30至下午4:30,每天都有一名内分泌科“云医师”接诊患者,并且全年无休,的确为一部分患者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而接诊的患者需以实名制、会员制形式进行注册,但对于一些年龄大的患者,其子女或照料人员可代替患者本人进行咨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对其病情的控制更为有利,真正实现了在家慢病管理的目的。
医疗水平提升让百姓得实惠
高鑫教授表示,“医联体”的建立有利于合理分诊、有序引导病源分流,中山医院通过品牌、管理、技术、人才和服务资源输出,选派学科带头人引领徐汇医院科室建设,并安排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参与医院工作,不仅使居民能在二甲医院看三甲医院的专家,同时也能使徐汇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徐汇区一流医疗中心。同时,以徐汇医院为枢纽,加大向社区的辐射力度,中山医院也将选派全科医生到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推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名医榜】
高鑫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复旦大学代谢疾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前任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研究,在糖尿病,脂肪肝、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疾病和内分泌高血压等内分泌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