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记者在延吉西路上看到,小吃店的招牌已被拆下,拉下了卷帘门,有些正重新装修,拆掉厨房、添置货架。看到市场监管人员回访,经营户还拉住他们询问“商铺租在哪里才能办出许可证?”附近居民钱阿姨说:“以前这里全是小吃店,油烟不得了。整治后环境好多了,食品安全也有了保障。”
控江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人介绍,以前延吉西路上破墙开店的小吃店一家挨一家,楼上老公房里的居民不堪油烟和噪声侵扰,多次投诉。今年8月起,控江市场监管所联合街道,对这条路打响了大规模整治战役。
针对整治“阻力大”的难点,工作人员采取了逐条路段整治的方式,形成高压氛围,避免被经营户“捉扳头”。而针对“回潮多”的特点,市场监管所又从源头入手,千方百计找到大房东,宣传食品安全法规,敦促房东出租给零售、百货、农产品等的经营户。
同时,每两周回访一次,若发现无证餐饮重开,立即再次没收用具,或对屡教不改者进行处罚。很快,15家无证餐饮店“缴械投降”。
延吉西路并不是个例。事实上,今年6月以来,杨浦区市场监管局以上海市食品安全城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共处罚食品违法案件125件。至10月底,已完成减少无证照食品经营存量30%的目标。区内的源泉路、靖宇南路、抚顺路等路段,已基本消除无证照经营。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来对全区无证餐饮进行摸底调查,尤其对居民小区和过去的监管死角再次排摸。整治中,针对“换个老板重新开”的现象,讲求“疏堵结合”,引导商户改变经营业态,并引导无证摊贩进入疏导点,领取登记卡纳入监管。“无证餐饮大量工作是在整治之后,如何固守成为新课题。希望今后这904家被整治的不是户次数,而是实打实的户数。”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