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陈先生是中国台湾籍,上月来沪办展。可能工作过度劳累,10月25日下午,他在新国际博览中心突发脑溢血。朋友立即将他送往张衡路上的曙光医院。送院时陈先生状态尚好,神志清醒,朋友征询了其台湾家属意见后,决定采取保守治疗,过阵子再送回台湾做手术,随后离开医院继续回去工作。
不料当天傍晚6时,陈先生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医院神经外科邱锋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脑部出血严重,瞳孔放大,生命垂危。邱锋打了几十个电话给送陈先生来的朋友,均联系不上。
一边是朋友先前明确表示的“保守治疗”;另一边却是急转直下的病情,手术是唯一救命途径,怎么办?
邱锋一边指挥麻醉医生给病人上药,一边迅速找来医院当天的总值班和科室主任。经总值班签字同意,邱锋给患者朋友发了告知短信,留存下病情证据,立即开展手术。手术成功,术后6天,患者清醒,脱离危险,将转入普通病房。
患者家属从台湾赶来,感谢医生的当机立断。家属陆女士说,“因沟通不畅,远在台湾的老母亲不知道儿子情况那么糟,术前也没有支付押金,多亏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邱锋医生本人。他说,从业十多年,需要紧急手术却联系不上家属的情况并不少见,既经历过手术成功后的家属感恩,也遇到过手术失败后的“医闹”。正因如此,导致一些医生不敢随便冒风险。但法律规定,紧急救治患者,是医生的权利,同时更是义务。“哪怕没人签知情书,我们也不能见死不救。在那种情况下,除了立即开刀救命,没有第二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