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产焦虑——你在不在此列?
姜燕
  日前,经济学人智库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2030年前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3/4的中国人将成为中产。这让“中产阶层”的概念再度成为焦点,到底怎样的收入水平算是中产?

  “国际上通行的对中产阶层的定义,指其收入和财产处于社会平均水平及其附近区间或收入、财产中位数及其附近区间的人员的集合。如按此定义测算,目前我国有3亿多中等收入群体。”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说。这个数据跟中国的现实国情相比,显然不符,他认为不宜简单套用国际上确定中产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家庭年收入在1.15万到4.3万美元,即家庭年收入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

  ——《经济学人》杂志文章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2016年7月,该杂志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有2.25亿人,他们是目前全球最焦虑的人。

  “收入处于全国或当地社会平均水平与较高水平之间、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全国或当地小康与比较富裕程度之间的人员。具体量化标准是:中产阶层成员的收入在各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平均值与平均值的2.5倍之间,即从全国层面看,2013年劳动者个人年收入在6万至15万元或家庭收入在8.5万至22.5万元,家庭人均住房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及以上且另有一定数量金融资产者,就可以认为进入了中产阶层;而在北上广深,收入则须达到全国平均值的两倍,即2013年个人年收入12万至30万元或家庭年收入17万至45万,且其住房问题基本解决并另有一定金融资产者,才能在当地称为中产阶层。”

  ——苏海南基于多年研究对中国中产阶层做出界定。

  “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中产收入陷阱’的端倪。中产收入阶层的焦虑,来自高税负下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忧虑,来自不断攀高的房价和教育、医疗、养老的高成本。”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说。他撰写的《中产收入陷阱远比中等收入陷阱可怕》一文,引发广泛关注。

  “当下最要紧的问题是,中产阶层的比例还明显偏低,首先要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现状,努力扩大中产阶层的比例,接下来,才是如何避免陷入‘中产收入陷阱’。”

  ——在苏海南看来,是否会陷入“中产收入陷阱”,要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其深层次综合配套改革的进展。到2020年,我国中产阶层有望达4亿人,目前我国中产阶层比例仅占总人口的18%,当下首要问题,是要扩大中产阶层的比例。

  本栏编辑 姜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兼职兼薪更须“兼容”规矩
声音·八方
中产焦虑——你在不在此列?
扫一扫
新民晚报要闻A03中产焦虑——你在不在此列? 2016-11-15 2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