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农庄》最初是英国班布洛剧团针对脑瘫和唐氏综合征儿童所创作,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将其引进并进行本土化移植。《可爱的农庄》中文版首度亮相之后还将在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华师大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等三所区属辅读学校进行巡演。
和寻常演出“景动人不动”的观赏模式不同,《可爱的农庄》则是人随景动,观众永远置身在戏剧场景中。而演员则围绕观众表演,将他们视作戏剧中的一部分。
“你好,耿耿!”表演从打招呼开始,孩子们的名字一早被确认明白,并迅速被编入歌曲中,仿佛“度身定制”。6个孩子,逐一被“邀请”入戏,孩子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在乐音刚起时就兴奋地站起来,而有的则从最初紧张地扭过脸到后来慢慢放松微笑,演员们并不强迫介入,而是始终保持距离围绕在他们身边,用歌声、微笑、谨慎的触碰来放松他们的戒备,建立友好关系。
仅开场的打招呼环节就用了10分多钟。但正因为有了充分的前期铺垫,小观众似乎适应了这种身份转换,慢慢进入角色。他们会在和演员眼神接触时露出微笑,也能积极参与帮忙打扫农庄、搬运食物。
然而,农庄也并非总是平静,伴随着轰隆隆敌机来袭的声音,小观众们跟随剧情“躲进”森林里,每个人躲在一棵大树下。小蜜蜂“嗡嗡嗡”地出动,叮上他们的脸庞、胳膊、脖颈;还有树叶、羽毛、花瓣飘落,掉在头上、停留在肩膀,凝滞紧张的氛围得以缓解。
专为特殊儿童打造的沉浸式戏剧,并不似人们想象的那样平和甜蜜,剧中有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忙碌,也会有“敌机来袭”随时打破平静。班布洛剧团的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说:“我们不是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过度的假想世界,而是要帮助他们融入真实。”本来,真实的生活就是无常的,而紧张和恐惧也是自然情绪的一种。“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特殊的孩子,都被父母过度呵护。他们要适当地‘受惊’,这种恐惧感不过是一瞬间,若他们能跨过去,就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
据悉,《可爱的农庄》中文版是“海星之愿”本土化计划的第一步。之后,剧场还将与班布洛剧团继续联手,对自闭症儿童沉浸式戏剧《暴风雨也不怕》进行本土化制作。“引进剧目的成本压力很大,可以持续演出的时间也比较短。通过本土化制作,一方面减轻了部分成本压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长期在国内演出。正如上海儿童艺术剧院总经理梁晓霞所言:他们希望不仅给小朋友带去一次美好的舞台体验,也让他们的家长可以真正地放松,享受艺术带来的温暖。本报记者 朱渊
【相关链接】
每次涨潮都会有无数海星被冲到海滩上。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这些在海滩上的海星就会被晒死。有一个妇人每天都在坚持做一件事情:捡起海星,将它们丢回大海中。有人问她:“你一个人,到底能够救得了几个海星?”她的答案是:“对于我手上的这只海星来说,我做的就是百分之百有意义。”“海星之愿”项目受到这个故事启发,这个项目覆盖受众虽然小,但是对于能够覆盖到的每个孩子来说,给他们带来的关注是百分之百的。项目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和理念,倡导以平等的眼光去对待和关爱特殊儿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