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一能) 今天是全国第三个“中华慈善日”,以“携手慈善,守护爱的记忆”为主题的2018年“中华慈善日”系列主题活动昨天在沪举行,“关爱认知症专项基金”也于同日设立。据了解,近年来上海正积极推进建设“认知症老年照护体系”。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将把认知症老年照护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将推进改建认知症照护床位、开展认知症普查、建立上海老年人认知症数据库等举措。
认知症就像是一个小偷,逐渐带走一个人的记忆和能力,它让人渐渐忘记家在哪里、忘记如何言语、忘记自己的亲人、忘记如何吃饭。根据国际经验估算,上海认知症老年患者约有20万,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者比例约7%,越是高龄比例越高。据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上海现有养老护理员约4.4万人。此次在沪推出的“关爱认知症专项基金”,将在认知症照护护理员的培训、评选及奖励等领域提供资助,推动相关的关爱认知症慈善项目,帮助更多的认知症患者及其家庭。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建设“认知症老年照护体系”,一方面在医疗领域加强专业诊断和治疗,市精神卫生中心、华东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了记忆门诊,对认知症的精神行为进行医学诊断和药物治疗;另一方面,出现了一批提供专业服务的认知症照护机构,如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设置了全市首个失智老人照料中心,银康、佰仁堂等养老机构,福苑、爱照护等长者照护之家设立认知症照护专区,收住认知症老年人,提供专业机构照护。
目前,本市已经涌现一批从事认知症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如尽美长者服务中心,在浦东塘桥、长宁虹桥等街道建立“记忆家社区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为认知症家庭提供支持与服务;剪爱公益在普陀、宝山、徐汇等区的部分街道开设“记忆学堂”,开展认知症社区宣教、早期筛查干预和个案服务。
今年,上海又首次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市民政局专门出台了《认知症照护床位设置指南》,市、区两级财政对认知症照护床位的建设和运营给予补贴。尽管本市在认知症照护实践方面已起步,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还任重道远。今后上海将开展筛查评估,不对认知症简单地视作疾病,而是要推动形成涵盖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度、多要素的认知症筛查评估标准,并依托社区开展认知症老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形成本市认知症老年人数据库。
此外,上海将大力强化发展社区干预照护,为认知症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康复训练、照护服务、医疗资源链接以及家属照料增能,使社区成为认知症照护体系中的重要依托。未来,上海会建设更多的专业照护机构,新建、改建更多具有专业功能的认知症照护床位和场所;培育包括专业评估、照护的社会组织、护理员队伍等服务力量。同时,在设施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开展、机构培育等领域,加强政策支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