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荷花的节日,荷塘是让人生出梦境的去处。
早在百花盛开、群芳争艳的谷雨时节,荷花已经在池塘的水中,闪晃着晶亮的光斑,抽出了挺拔的枝干和放开了田田圆叶,悄悄开始了活动,准备迎接开花的盛大节日。荷花没有去和玉兰争先报告春的消息,也没有嫉妒牡丹披上春天绚丽的衣装,它在等待,等待夏风吹起,等待接天的莲叶铺满池塘,等待人们到荷塘边静入幽梦。
荷风吹拂,宽大的叶子随风起伏,像是在池塘舞蹈;圆叶上几颗大小不一的露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闪烁,晶莹剔透。我忽然觉得,这场景充满了诗性,同时让你在诗情中生出浪漫;那荷塘边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悠远的草香,淡淡的、淡淡的,在不知不觉中把你醉倒。
风吹拂着荷,眼前是盛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花,星星点点布满荷田。花朵粉色通透,高贵而优雅;花片薄如蝉翼,轻盈而飘逸。走过荷塘,它具有一种入定品味的魅力,就看这一枝枝荷干亭亭玉立,临风摇曳,花朵儿背衬绿翠,洁白遐远。它会在挺拔的枝干,净植的翠叶,和无瑕的白花外,领略出更多的意味。我沐浴着荷风,看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我也因此知道了为什么诗人、画家会如此钟爱荷花了。
无论玉立骨感之枝干,碧翠田田之圆叶,还是洁白无瑕之花朵,荷花浑然带着一身的诗。我想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荷不染的品格借喻到君子的操守;我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在漫天铺开的莲叶中,看到了阳光下别样的境界。我又想到古今文人雅士笔下对荷花的感叹、赞美和颂扬,他们愤世,嫉俗,倾吐了高洁的心志;我还看到韩愈、苏轼、李笠翁、孔尚任、梁实秋、朱自清等人,有感荷风煽情的文字,他们把景物交融了情感。
荷,在晨曦中朦胧了美意,在微雨中润化了情感,给了我们一个审美的高度;荷,在风中摇曳着气格,在入定中散发了禅味,为我们锁定了高雅的趣味。
荷的审美千百年来为画家追寻。恽南田的“没骨”画法,在水润片刻,色染之间蕴含了骨力,把荷花浸在了水、色之中;八大山人从荷的审美中取出了冷峻、奇峭和飘逸,把荷的品格和人的气格相融成别样的魅力。吟荷咏花,荷风从古代至今天一直吹拂着文人骚客;写荷画花,幽梦从池塘到书房一直萦绕着笔情墨趣。
荷塘就在眼前,触景生情,荷花就在心中,梦笔入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