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以前,为了不再频繁出差,兼顾四口之家的平衡,我从做了十二年的汽轮机工程师转行到了保险行业。我花了半年了解这个行业,看了不少寿险销售大咖写的书,看完,对自己有了重新发现,我意识到自己内敛的性格似乎并不适合做销售,我跟楼上的一个邻居打过无数的招呼却依然没有他的微信,更别说向他推销保险了。
这种判断让自己沮丧。
两年来,我一次次验证着自己的判断——我一个陌生推销电话都没打过,也不好意思去扫荡任何一个亲戚、朋友、熟人,我还是不会聊天,只擅长埋头走路。
但两年来,我也在逐渐推翻自己的判断——我把以前做工程师的习惯带到了现在的工作中,经常翻看给客户做的保险方案,能不能起到切实的保障作用,或者有没有漏洞,问题在哪里。我的严谨精确,吸引了一批忠实客户,路似乎正越走越宽。
总有人好奇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一方面的动力来自太太。以前的工作说走就走,有时出差长达一个月,为了照顾家庭,原本兴趣广泛的太太只能困守于朝九晚五从不加班从不出差的工作。在我看来家庭的幸福,源自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平衡发展,而不是牺牲谁、去成全谁。给太太解锁,需要我动。
另一方面的动力,来自儿子。辞职前一天,我在广州出差忙着分析实验数据,太太给我发来视频,视频里,儿子坐在儿童床上,正在摆弄他的小被子,这天他开始独立入睡。看完视频我默默独自坐了很久,记忆里觉得才刚刚陪这个小朋友过了短短一个假期,转眼之间他已经长大了。我猛然意识到,为了赚这份看上去还不错的收入养家糊口,我却可能错过太多更珍贵的东西。想到将来和孩子之间可能会越来越远的距离,所有的努力似乎一下子都没了意义。那天晚上我就写好了辞职报告。
太太曾经布置给我一篇命题作文,要我从爸爸的角度谈谈教育,我这样写道——我希望他将来不管是眼界还是思维都能够开阔一点,所以平时会比较留意他的好奇心,对于他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一般都很认真地回答。我觉得在家庭中,来自爸爸的支持和鼓励有时甚至会比妈妈给予的更有力量……当时我越写越没有底气,觉得很多东西自己还没做到,却要求或者希望他能做到,这有多大的说服力呢?
两年多过去,再次打开这个文档,我有满满的话想说。想和孩子说说一个客户都没有时候的一筹莫展;想和孩子说说曾经焦虑得睡不着,在书房里把资料研究了一遍又一遍的困苦;想和孩子说说在一堆能言善辩的销售代表中间,自己的窘迫来自哪里,自己的底气又来自哪里。我更想和他说的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失去勇气,不管是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或是面对工作中毫无头绪的难题,还是面对改变、把过去抹零的阵痛。
与其给孩子准备一副肩膀、让他们可以站得更高,我更倾向于应该肩并肩,尽我所能做一个榜样,以实际行动引领——这是一个中年父亲对自己的改造,也是给孩子的礼物。
十日谈
人到中年
责编:殷健灵
明日请看《成为女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