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建筑始建于1936年,前身是“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之一,由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按照最早的设计,建筑呈“井”字布局,后来仅建到“工”字形就作为图书馆投入使用。开放未满一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被迫关闭。抗战胜利后,一度作为同济中学的校舍,同济中学迁出后又空置多年。经过修复,老图书馆的“工”字形建筑后端重新长出“两翼”,实现建筑师最初设计的“井”字形布局构想。修缮复建完成后图书馆总面积逾14000平方米。整座建筑外形似古城楼,内部雕梁画栋。目前杨浦区图书馆提供文献借阅、展览展示、互动交流等服务。图为走廊门柱呈丹赤色,与上部的彩绘图案交相辉映
杨建正 邵宁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见第10版·文体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