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体会“舌尖中国”
位于华盛顿的育英学校一间教室内,墙上挂着中国地图,师生们特别绘制和剪贴了马形图案,以及中文“心想事成”、“育英欢迎”等内容。
面对围坐在身边的29个六年级学生,米歇尔说,她即将访问中国,希望曾经到中国旅行的孩子们给她传授一些经验,聊聊他们眼中的中国城市、中国学校和中国孩子。
现场有21名学生去年曾随老师到中国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旅行和访问两星期。孩子们借助文档、照片、展板向米歇尔介绍中国之行的亮点,包括爬长城、参观故宫和兵马俑,以及走进中国学校和家庭、与中国同龄人交流。
白宫已为米歇尔访华之旅开设专题网页,并承诺将及时更新博客介绍旅途中的亮点,尤其是中国名胜古迹和城市面貌。为此,米歇尔特意在交流活动中饶有兴致地询问孩子们爬长城用了多长时间、兵马俑有多高、品尝了哪些中国美食。
“兵马俑现在保护得怎么样?”米歇尔问。“它们还在那儿,比一个人都高!”一个孩子抢答。
对美国人来说,中餐早就不陌生,但“吃”仍是中国之行前必不可少的话题。小笼包、辣菜、面条,孩子们给米歇尔传授着“舌尖上的中国”的亲身经验。当然,对这些小家伙来说,中国仍是颇具神秘感和差异化的国度,“吃”也是直接体现习俗差异和文化冲击的地方。当被问及中国之行发现了哪些新奇美味,孩子们争相列举海蜇、凤爪、鱼头。
中国大城市这么大
孩子们还特别介绍了更多“中国预期”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偏差,反复提及所到中国大城市比自己原先预期的更大、更先进、更现代。有人说,没想到北京除了胡同还有那么多摩天大楼,也没想到整座城市这样现代化、古代建筑其实并不多。有人说,没想到西安人口几乎等同于苏格兰。还有人说,没想到上海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大都会。
有人建议米歇尔访华前学几句简单中文、学用筷子、学会购物时“砍价”。“从哪些学起好呢?”米歇尔问。一个小男孩立即提议,先要学会问“厕所在哪里?”现场哄堂大笑。
米歇尔总结说,孩子们去中国旅行前也有着对中国种种不了解或误解,其他地方的人们或许对美国人也存在种种误解,因此要以开放心态走近其他国家和文化。
米歇尔说,教育是她每次出访最关心的领域,希望更多了解中国年轻一代,包括了解他们为何那样勤奋学习工作。她追问孩子们对中国学校的印象、中国学生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和哪些课程。“他们喜欢打乒乓球。”一个孩子答道。米歇尔和其他孩子纷纷露出“我懂的”表情。
随后,米歇尔走进育英学校学前班,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你好”、“谢谢”、“再见”、“我爱你”、“我叫某某”等中文。
中文教学受到欢迎
白宫3日宣布,米歇尔计划3月下旬访华,将访问北京、西安、成都。米歇尔在白宫网站3日发布的博客中表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已是排名第五的美国年轻人留学目的国,中国留学生也是美国国际学生中的最大生源,世界各国年轻人将一起面对诸多挑战,因此美国年轻一代需要更多了解其他文化、语言、风俗。
当天陪孩子们与米歇尔交流的中文老师邵怡说,这批六年级学生是该校第一批接受浸入式中文教学的学生,现已学习中文6年,在中国旅行时日常基础对话没有问题。六年级目前采取隔天轮流全英文、全中文教学模式,除了中文课外,数学等其他课程也均用中文授课。家长们都非常支持孩子们学中文,学校还专门为家长也开设了中文课程。
育英学校浸入式中文教学在当地越来越受欢迎,本学年有逾千人申请40个新生名额。 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