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开幕式的报告中提出,要让委员“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这“三讲”和“三不”,获得掌声不断,或许说明我们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过程中还未能到达应有的境地。
在新闻出版界分组讨论会上,见到几位委员要求附议的提案,其中有去年已经上交过的提案,这次是第二次提交。白岩松委员去年上交的关于开放公园的提案,得到了十分礼貌却答非所问的回复。说起来,这两份提案在操作层面上并不像治理雾霾那么艰难,却也被踢来踢去。相信这样的事例在去年的数千份提案中绝非个案。
提案是委员“说话”方式的一种,如果经过调研做出的提案得不到有效回应,反复“唠叨”却如“石沉大海”,说了白说,那么不说也罢。
敢讲话,讲实话,需要胆略和智慧。本届政协正在搭建更多协商民主的平台,给委员履职和讲话更多机会,同时也对委员提出更高要求,要言之有理、有据、有度、有物。俞主席还鼓励委员即兴发言,落到实处其实也不易。在高层领导参加界别讨论时,发言的委员还得事前提交主题,备写讲稿,发言者和组织者或许都得考虑领导的感受,这“惯例”能否适时破一破?俞主席所言“三不”,就在打消顾虑。
本次会前政协新闻发言人用网络语言“你懂的”回答敏感问题,这样的说话尺度,让人很长知识。我更欣赏的,是同日崔永元回应人民网“委员沉默等于人民失语”的智慧和勇气:“我敢说,你敢发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