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恐新症
董纯蕾
  董纯蕾

  时下令人闻风丧胆的致命病毒埃博拉,让我想起三毛多年以前的旧作《收魂记》。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撒哈拉沙漠,一台照相机,在长年与现代文明世界无甚往来的当地部落中,足以引起一场充满惊骇的骚动。当初来乍到的三毛举起相机,想要摄下撒哈拉威人的别样风情时,会因为“收了他们的灵魂!”而被人群激动地包围。

  据说在这一波的埃博拉病毒蔓延中,情势在西非愈来愈失控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当地人无法理解让人染病的是一种致命病毒,宁愿相信这是巫术;或者将医护人员视作传播病毒的瘟神,不接受现代医学而拒绝治疗。于是,有了患者逃出医院,要出动警察开展全国搜索,最终不及救治死在了救护车上的新闻。

  不要怀疑,这确是发生在21世纪的事。昨天新学到的一个名词,恐新症(neophobia),或许可以用来解释这事儿。对文明程度尚未进入21世纪的最不发达地区而言,埃博拉、病毒、医学,都是超出认知范围的、不足以信任的新异事物,巫术、草药才是司空见惯的安全事物。于是,人们会恐惧、忧虑、抗拒前者,而对后者却过度信奉。

  也不要嘲笑别人的蒙昧。谁又能完全对恐新症免疫?有些孩子甚至成人,会拒绝尝试没有见过与尝过的食物,与其归因于挑食,不如说这是一种食物恐新症。也难怪,追根溯源,恐新应该算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之一。在人类最初的恶劣生存环境中,食物中毒是活着的巨大威胁之一。未知食物带来的伤害甚至死亡,会让人脑启动“惩戒系统”,对新异食物心存恐惧,拒之口外。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与高新科技的发展并存的,还有那些科技恐新症。和照相机一样,印刷术、蒸汽机、飞机、疫苗、电视、电脑、互联网,都曾给人带来恐惧。还有,PX、电磁辐射和转基因。多年前,三毛用打开相机底片盒的方法,让撒哈拉威人相信了她完全没有收魂术。多年后,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克服我们的恐新症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3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新闻面对面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苹果”开“后门”,想要干什么?
恐新症
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救灾应视需而动
童 话
炫 耀
不光“不出事”,还要“多出彩”
美国版评论·随笔A05恐新症 2014-08-05 2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