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昨晚首次带妆彩排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昨晚首次带妆彩排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昨晚首次带妆彩排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雨江南 英雄赞歌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昨晚首次带妆彩排
吴翔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昨晚,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太仓大剧院进行了首次全剧带妆彩排。尽管阴雨绵绵,也只是一场内部彩排,可依然有很多观众闻讯后赶到了太仓,先睹为快。三个月来,首次以全貌呈现的《永不消逝的电波》让观众席间不断发出惊呼。

  英雄  有血有肉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再现为我党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贴近时代审美,彰显先烈们的崇高信仰。

  “与传统歌颂英雄的剧相比,这部剧展现的英雄是有血有肉的。”在剧中扮演“李侠”的主演王家俊说,“他有痛苦,有欢乐,也无可奈何……英雄也是人。想当年,他也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年轻人。”因而,观众可以看到英雄在听到噩耗时的脚步踉跄、失去同志时的颤抖。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李侠在人前要强装镇定,所有的悲伤,只能隐忍到家中,躲在妻子的怀中才能放肆地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继续为光明奋斗。

  该剧两位总编导之一的韩真说,为了让英雄的形象更立体鲜活,剧组走遍了上海所有相关的博物馆,“我们看到了李白和妻子的两张结婚照,一张是他们为了地下工作假扮夫妻的结婚照,一张是他们真正的结婚照。”韩真说,“我们还听说,李白在解放前夕,抱着孩子站在窗口对远方说,天就快亮了!”

  群舞 全剧亮点

  《永不消逝的电波》全剧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故事发生在上海,弄堂里可以看到黄包车师傅,和“包租婆”一样卷着头发的中年妇女,清晨起来倒马桶的外婆,想偷懒的学徒工,剃头师傅,大饼油条,白兰花栀子花……该剧总编导之一的周莉亚是个80后,她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海派文化元素,也是当时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很多往事,她也是从外婆那里听来的,记在了心里,也希望更多的人记住。

  展现完上海的市井风情之后,女子群舞《渔光曲》是整部剧的亮点,江南女子温婉的舞蹈让人弹眼落睛,有观众甚至觉得,“这一段直接截取,完全可以不用彩排上春晚。”烟雨蒙蒙的背景下,十几名江南女子在旗袍的衬托下,妖娆婀娜款款而来,天堂胜景鱼米乡,一城烟雨韵千家。“我们在剧中运用了《渔光曲》这些海派旋律。我听外婆说,这些也是她们小时候睡觉时听的旋律。”周莉亚说。

  剧中还有上海的雨,“一来体现江南烟雨情,二来有一些阴郁的气质,正好与剧中解放后的艳阳高照形成鲜明对比。”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今天的80后关注上世纪的同龄人,通过创作演出感染当下的青年人”的作品。“当年的英雄都是年轻人,和现在的80、90后是同龄人。”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在剧中可以看到当年的年轻人是如何为了信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也正映衬着大幕拉开前的那句话,“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仰永存!”

  据悉,该剧将于12月20日至26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试演8场,目前余票所剩无几。“没有买到票的观众不用着急,明年三、四、五月,我们将再演三轮。”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烟雨江南 英雄赞歌
我们明年再相见
高新科技让中国电影又爱又怕
美国版文体新闻A14烟雨江南 英雄赞歌 2018-12-03 2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