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针刺麻醉临床运用天地宽
左妍 沈莉
  针刺麻醉始于1958年的上海,历经60年的发展与沉浮,如今,针刺麻醉站在“以临床实践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新起点上,从镇痛机理效应性基础研究向临床实践探索的方向转型发展,正寻求与西医相结合的更多范围合作。   

  日前,在2018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周嘉当选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胸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他作了题为“针刺麻醉临床实践的60年历程回顾”的报告。随着第一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第一例针刺麻醉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等在岳阳医院内获得成功,周嘉对它的发展充满信心。

  从未停止探索与研究

  尽管针刺麻醉的前30年发展有沉浮,但医学界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周嘉介绍,以韩济生、曹小定教授为代表的一批“老针麻人”,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对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和基本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索。此后的研究发现,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可显著增强镇痛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同时在肾移植术中患者术后泌尿时间明显提前,在胃大部切除术中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快。

  由复旦大学医学院牵头进行的国家“九五”攻关专题“优化针药复合麻醉和镇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深入探讨了针药结合用于麻醉及镇痛的作用特点和优势,揭示了针刺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生理保护功能。针药复合麻醉还有效弥补了以往单纯针刺麻醉手术下肌肉紧张、内脏牵拉反应的不足。直到2005年,周嘉、王祥瑞等实施的一例针药复合麻醉心脏手术被BBC现场采访并全球转播,开启了我国针刺麻醉的新发展期。

  此后,周嘉提出了“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心脏手术”的观点,并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取得成功,使针刺麻醉这一中国原创的技术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针麻运用于更多领域

  “在新的时期,针刺麻醉仍然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发展提升空间。”周嘉谈到,目前,针刺麻醉手术规范还有待完善、制定和推广。针对同一个手术,各个临床研究采用的针刺方法、穴位的选择、穴位刺激参数千差万别,且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导致临床疗效差异明显。因此,特别需要开展与针刺麻醉相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这样更加有利于对针刺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给予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促进国内外针刺麻醉手术规范的形成。

  随着对针刺麻醉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加强,针刺麻醉在心脏保护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在心脏介入中采用针刺麻醉技术取得初步成功,说明针刺麻醉技术有着更广阔的运用前景。

  术后加速康复正在成为21世纪医学的一项新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针刺麻醉应用在围手术期不同时期具有独特的疗效,因此,应该建立麻醉科、针灸科、外科、护理等多学科协作的临床康复体系,拓展针刺麻醉技术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针药复合麻醉围手术期综合管理新模式,建立具有中医自身特色的康复方案。        左妍 沈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扫一扫
针刺麻醉临床运用天地宽
髋关节炎防治早知道
抗癌药进入上海医保 大幅减轻肿瘤患者负担
新型降糖药助力血糖控制
美国版康健园A22针刺麻醉临床运用天地宽 2018-12-03 2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