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共享之辨
关尹
  关 尹

  昨日出行,路程很短不想开车,便寻思出门找辆共享单车骑骑。这时才突然发现,曾经遍地开花的小黄车,竟然找不到了。后来看到,它们在马路对面的绿化带里,横七竖八地躺着,黄的、红的、蓝的都有,大多已经生锈报废,无人问津。

  共享单车,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它的颓废也不是一天两天。但看到这样的场景,未免还是有些伤感。又听说,摩拜上个月底已经卖身给美团,而ofo小黄车的CEO也发布了一份全员公开信,称“现在是ofo最困难的时期”。

  没想到,意气风发的两大巨头已经慢慢成为如今这副模样。这一曾经被无数投资者看作朝阳产业的领域,在短短几年间就行至暮年。

  自诞生那日起,共享单车就背负了互联网、绿色出行等诸多光环,迅速遍及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大街小巷,由一个初创小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企业,甚至宣称进军海外。而如今,单车垃圾成山的照片每每令人触目惊心。

  但共享单车的衰败,其实也是必然的。它的矛盾,几乎是天生而不可调和的——庞大的生产成本及运营维护成本,与“公益”低价出行之间的矛盾;人们对骑行工具自由取还不受限制的要求,与城市道路管理必须有序之间的矛盾。直到今日,共享单车的运营者们,也无法很好地解决这几大矛盾,最后变成了无解。

  有人总结出这样一句评论,我觉得说得很好:迁就不合理也不应该被满足的需求,是一切生意衰败的开始。

  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失败了,那就当做公益。可惜的是,公益还没怎么做成,最终却成了公害。

  共享单车已然是新的城市垃圾制造者,任何事物的野蛮生长,其实都会是如此结局。这无疑也给那些仍在疯狂追逐“共享经济”的人,狠狠敲响了警钟。而对共享单车的诸多参与者来说,不应该好好反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学校应培养人才而非“机器人”
共享之辨
从十六铺码头到现代邮轮港
美国版上海新闻A07共享之辨 2018-12-03 2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