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大气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由于支气管痰液潴留及管壁痉挛引起气道阻塞,吸气时细支气管扩张,气体进入肺泡,呼气时支气管塌陷,气体排出受阻,使肺泡内残气增加压力增高,肺泡过度膨胀而形成本病。
中医学将其归入“肺胀病”范畴,认为根本原因是由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感受外邪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类证治裁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慢阻肺病人的调治,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临床常常施以益肺健脾、补肾纳气的方法。有些对激素已经产生依赖的病人,体质状况日下,除咳嗽咳痰、动辄气喘症状外,还出现面浮虚肿、腰膝酸软、疲劳易汗、畏寒肢冷等肾阳虚衰的表现,治疗上可以通过辨证选用温补肾阳的中药。现代药理证实:某些温阳药物如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等具有激素样的作用,但无激素的副作用,不仅能改善病人的症状,而且能减少病人对激素的依赖性,甚至使一些病人达到撤除激素的目的。对于体虚又有外感的病人,可以兼顾虚实,扶正祛邪。
此外,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冬季是滋补收藏的季节,除运用中药汤剂调治外,可按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滋补之品如胡桃肉、枸杞、莲子、燕窝、黄鳝等,也可做成食疗,较著名的有虫草老鸭汤、蛤蚧炖鸡、银耳莲子羹、冰糖燕窝等,药食结合,事半功倍。从冬至节气开始,服用滋补膏方更是封藏精气、寓治于补的上佳选择,民间就有“冬天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总之,慢阻肺患者首先要戒烟,在冬季谨慎起居、注意寒暖;加强锻炼、强健体魄;避免感冒、减少发病;药食调理、提高生活质量。
郑敏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