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前的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建于1997年,为上海举办第八届全国运动会重要场馆之一,也是长宁区唯一的公益性综合体育场馆。然而在20多年的使用中,建筑外观陈旧、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等问题逐渐凸显,加上原建筑设计存在局限性,如比赛场地尺寸偏小无法达到承办国际高级别赛事要求、训练馆净高也无法满足蹦床比赛及训练的要求等。
因此,长宁区在2017年正式立项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工程,要新建一个既可满足最高级别体操比赛要求,又可兼顾高标准文化演出需求的体育馆;同时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利用场馆上下空间,增加大量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场地,从而打造一个集竞赛训练、演出观摩、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作为新场馆的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魏敦山告诉记者,原来主体建筑是扁圆形,改建后变成球形,增加了上下空间。“地下原来只有一层商业配套中心,改建后将新建成地下四层,既有体育健身用房、配套管理用房,还设置了车库,可停放车辆约500辆。地上原来是一个比赛厅,现在顶部再新建叠加一个‘小比赛馆’。”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原来的体操中心使用空间不够,一些功能配套设施缺乏。改造后,球体直径达到96.4米,球顶高度49.45米。主体操馆下层为新建的比赛厅,可以满足国际体操赛事以及全国性篮球、排球、拳击、柔道等比赛及训练的功能,也可作为文艺演出的场馆,活动坐席灵活布置。上层扩容出的小比赛馆,可作为比赛、训练使用。此外,顶部还有一个空中花园,市民可在其中休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设计巧思,比如整个球体的玻璃采用浅色太阳能光伏玻璃,既环保又美观,还增加了内部空间的亮度。魏敦山说,“以前很多建筑用的太阳能光伏玻璃都是深色的,随着技术提高,现在可以做成浅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