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届大会上,网络作家不仅第一次以网络作家的身份参加作协会员大会,还第一次出现在新一届的上海作协主席团成员名单上。
“网络作家由写手身份变成作家身份,被文学界承认,意味着自身的责任担子更重了”。新任上海作协主席团成员之一的网络作家刘炜(网名血红)说,“更努力工作,更努力码字!”
“上海作协对于网络作家的重视让大家有了归属感。”刘炜说。本来网络写作者大多分散在上海的各个角落里,埋头干自己的事儿,写自己的文字。现在,在上海作协和各个部门的关心下,建立了对外交流的平台陕西路的网文论坛,成立了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与传统作家一样和作协签约,还有全国首开先例的网络作家职称评定等等。这一系列工作,成了外界更多了解网络作家的窗口。
刚刚离开作协大会现场的网名为Zenk的网络作家邓鄂闽告诉记者,上海作协对网络作家很支持,组织网络作家深入生活采风,让网络作家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能更安心,更好地进行创作。”邓鄂闽表示,自己的创作将进一步关注现实主义,走进现实,深入创新创造的第一线。书写新时代,反映新时代是文学的重任。
作为一种新兴文学样态,过去20年,网络文学从无到有,从“非主流”到“主流”,从不为人所知到深刻主导了数亿人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而上海是当之无愧的网络文学重镇,集聚了阅文集团等国内网络文学龙头企业以及一批重量级的网络文学作家,网络文学在上海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正如连任四届的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所说的那样,与15年前初次当选上海作协主席时相比,文学生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外表看起来更热闹、更活跃,内里是更坚硬和冷峻的核,需要我们用更深的洞察力去探究什么是文学的存在。”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