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职前事/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Facebook“脸书”要怎样的员工?
杭梦玥
  杭梦玥(上海交通大学)

  新鲜的创意、活跃的氛围、丰厚的待遇,诸多优势集于一身的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成为很多大学生最心仪的科技公司之一。近日,来自Facebook的两位工程师应邀做客交大电院,谈技术,聊面试,给同学们带来一场面对面的技术交流和分享。 

  充满活力的“黑客文化” 

  电影《社交网络》讲述了Facebook创始人、被称为“盖茨第二”的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看过的人一定对其疾风骤雨般的节奏和机关枪式的对白印象颇深。而现实中,Facebook的公司文化也被描述为一种独特的“黑客文化”——追求速度、追求完美,不断的自我更新迭代,以及敢于挑战权威、否定假设。在这样的文化引领下,Facebook的氛围永远充满激情与挑战。同时,Facebook内部还崇尚一种“小团队,大影响”的文化,由两三个工程师组成的小组成本低、效率高,技术能力也足够开发出一些小功能。事实上,Facebook很多的更新与扩充正是来自于这样的小小尝试。 

  在这里,无数思维的火花被果断捕捉,灵感与技术被熔于一炉,创造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交网络。 

  面试:“英雄不问出处” 

  说到人才选拔,Facebook认为“不论你来自哪里,什么背景,标准一致!”换言之,只有通过严格的技术考核,才有可能最终坐在Face-book的办公室。而这样的标准适用于任何岗位,“在我们公司,甚至产品经理也很会写代码”。代码能力是进入Facebook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对于新员工的挑选,除了简历筛选、电话面试等常规动作外,采用白板作答,限时完成算法题目的“代码面试”似乎是Facebook独有的自选动作。说是面试,因为比起笔试,Facebook更注重与面试官的交流:不断提出问题、交流思考过程、勇于提出质疑、大胆交流猜想,这也是面试官所看重的。同时,在完成最基本的算法问题中,时间与空间复杂度,“完成”与“完美”之间的权衡,也是面试者必须面临的挑战。 

  要应对这种技术型面试,具体到“战术”,可以通过模拟面试——限时思考、白板书写,培养应试能力,而“战略”方面,我们得到的答案只有“Code!Code!Code!(代码)” 

  程序员要“去妖魔化” 

  “在中国,程序员多多少少有点被‘妖魔化’”,这样的说法让交大同学不禁苦笑。的确,一旦被贴上“张江男”这样的标签,程序员就无法摆脱深居简出、拼命工作而拙于表达的传统印象。在美国,人们对程序员的评价是“新鲜”、“酷”,技术要求高、流动性强也是这个职业的两大特征。“在硅谷,一个成熟的工程师在一个公司工作的平均时间是两年半”。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职业,工程师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在Facebook,很多人一天的工作是从下午开始的”,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完全看个人习惯,没有国内公司普遍的考勤、打卡,更没有强制性加班。然而自由背后,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更大的挑战,在一切都是“结果驱动”的体制下,效率是科技公司永恒的追求。工作之余,这群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工程师还会有丰富的内部建设活动,公司的“扁平化”结构让所有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通畅,用他们的话来说,“SocialisinourDNA(社交是我们的本命)”。而如果你足够幸运进入了Facebook,在每年的“新兵训练营”结束后,你将有权利单向选择团队,由此开始整个职业生涯。对于每个想在IT领域大展宏图的大学生来说,也许就像Facebook说的那样,“我们的旅程才完成了百分之一”。毕竟代码量的不断积累,是一个优秀工程师的必经之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心灵屋/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公益星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穷游家
   第12版:校园行/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畅聊吧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漫漫从医路 追梦莫停步
对话Facebook“脸书”要怎样的员工?
大学生版职前事/大学城10对话Facebook“脸书”要怎样的员工? 2014-06-04 2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