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递爱心、传承慈善、乐善助学”为宗旨的上海政法学院的爱心驿站集诉求、募捐、救助、义卖、经营、爱心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接受校内外慈善物资与现金捐赠,所得物资和善款全部用于资助和帮扶在校贫困大学生。爱心驿站的爱心物资全部为20元以下的学习、生活用品。这些物资以成本价出售给学生,回收的资金循环利用,用于爱心驿站的正常运营。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创办”慈善爱心驿站“是想要帮助贫困学生,让他们体验到学校、社会的关怀,从而培养一颗感恩、助人的心。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切实的实惠,不必为生活拮据而烦恼,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对于爱心驿站成立最初的意义,上海政法学院学生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主席,校慈善义工队队长马靖表示,“‘爱心驿站’是一个爱心传递的平台,有爱心、想帮助他人的同学可以在这里捐款捐物,钱物随即会传递到需要帮助的同学的手里,真正地让爱心手把手地传递。”
怀着感恩的心,感谢所有在成长道路上帮助自己成长的人或许是爱心驿站希望所有受到帮助的人所拥有的感恩之心。
八方爱心点滴汇聚
二十元以下的学习、生活用品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真的有种“价廉物美”之感,创可贴,胶水,橡皮,水笔,甚至是各种脸盆,衣架等都一应俱全,囊括学生在校所需的一切。
“很多学生学会感恩、回报,一元、两元的商品,他们付了两元、三元。”马靖表示,正是因为同学们乐于奉献的精神,截至12月10日,经营收入达7665.5元,实际成本7412.5元,实际收益大于成本。两百多元的差额并不多,但从中却看到了在寒冷冬日里,上政学子的浓浓爱意,驱赶寒冷。也有同学们表示,慈善爱心驿站的物品非常便宜,是学校对同学们的关爱,同学们自然也愿意多付出,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帮助,略尽绵薄之力。
一元,两元,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算不了什么,但是十个一元,百个一元,千个一元,将会汇聚成爱的海洋,不仅仅学生参与其中,连上政的老师也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很多老师慕名而来,将自家的衣物、办公用品等捐给爱心驿站。
动力来自坚强后盾
成立一个团队并非易事,成立一个爱心团队更是难上加难。然而,马靖他们很幸运,在成立过程中,他们拥有坚强的后盾——学校的大力支持!“张宏辉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他长期从事上政生活园区和慈善工作,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生活园区工作与慈善工作相结合,从而帮助更多学生。”有一个长期志愿从事慈善工作的指导老师对于爱心驿站这个团队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
对于一个学生团队而言,最困难的莫过于资金问题,“尽管学校能够在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但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的同学决定利用自己的力量发动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共同建立上政慈善爱心驿站。”马靖表示,利用大学生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去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慈善才是最有意义的,学校的资金帮助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但并不是长久的办法,寻求赞助是很多大学生拉拢资金的最大来源。
“当时同学们找到了负责园区物业上房物业公司。”经过与公司领导的交谈,表达他们想要帮助贫困学生的意愿,公司决定出资帮助同学们完成心愿,这也解决了爱心驿站创办之初的资金问题。而并没有太多资金的爱心驿站决定寻找较为便宜的物资,“物品采购期间,为了购买到实惠实用的物品,我们辗转许多地方进行调查,最后在社区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合适的供应商。”
寻找赞助,精打细算,谋求长远发展,让这个爱心团队渐渐发展起来,并且广受师生好评。
除了寻找学校物业的赞助,寻找实惠的供应商之外,积极寻找爱心社会人士,企业也是爱心驿站为此付出的努力,“有一部分资金来源于爱心人士的捐赠和慈善账户的资金,也有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爱心物资。”马靖表示,社会上还是有很多爱心人士愿意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在爱心驿站所有人的努力和付出之下,爱心驿站除了联系到固定的供应商,从他们那里批量购进物品以外,还得到了社会人士的帮助,这让他们充满了干劲,也充满了动力。
创新自助与众不同
爱心驿站,上政选择了一种特殊的销售方式——自助!这种销售模式极大地考验学生的诚信,决定这样的模式之前,马靖表示并没有犹豫过,“大学生是一个素质高的群体,同时我们的出售物品价格都在20元以下,‘无人值守’完全可行。并且出于慈善考虑,不少购物学生本着献爱心的想法,购物时多投入钱,用来帮助贫困的同学。”
曾经,有“无人看守的卖菜点”,也有“无人看守的杂货商店”,现在“无人看守”也进入了高校校园,对于爱心驿站而言,这样的销售模式也大大减少了他们人工的支出,也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源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与很多高校的公益类团队不一样的是,爱心驿站选择了“上门取物”这样的一种形式来搜集师生们的爱心,“考虑到慈善活动的长久性,并且固定站点收取捐物需要耗费不必要的人力值守,也没有短信通知,上门取物方便。”马靖表示,短信平台收取物资调动了捐物人的积极性。
上门取物对于捐助人而言无疑是方便了他们今后捐献更多的爱心,当面对大量的物资之时,学校给予了大量的帮助,“派车辆运输,存放到专门仓库,期间社区管理老师给予帮助。”
小故事传递正能量
对于爱心驿站而言,最大的荣耀莫过于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有一次,我们的同学去补货,宿管阿姨迫不及待地投币买了一排挂钩,开始我们只当她自己用,等一会她拿着挂钩认真地贴在了同学们洗完澡吹头发的镜子让,自言自语道‘这样她们擦头发的毛巾就有地方放了。’当时阿姨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马靖表示,这一次的补货是队员最有意义的一次,阿姨不仅奉献了对于爱心驿站的爱心,同样也付出了对同学们的暖暖爱意!
一家小小的爱心驿站,里面所收取的绝大多数都是硬币,“我们去清点收到的钱时,一摞一摞的码一元的硬币,路过的人回头率超高,说“好多硬币”。“看到我们的爱心驿站成果不错,大家都很开心。”虽然是一枚枚硬币,但是这都是全校师生的爱心,对于马靖和他的团队而言,这些硬币的重量是前所未有的,让他们感受到的是另类的“沉甸甸”,也让他们更加深感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也很好地将使命执行下去并且不断传递!
留言簿上感受温暖
“亲爱的小站:没有带零钱,差2元,明天补上。——11月12日”“小站,我来了,给3元,多1元用来帮助更多的同学哈——11月13日”
以上是摘自爱心驿站留言簿上的一位同学的留言,大家秉承着“诚信”与“爱心”二字,让爱心驿站得以传递爱心,对于学校而言,“爱心驿站”是一个爱心传递平台,是宣传“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而对于马靖而言,“‘爱心驿站’让我学会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更重要的是,爱心驿站让我懂得了人生的价值,还有如何去实现人生的价值——那就是帮助他人、给人实惠方便、传递爱心,用自己双手给别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爱心驿站,等你“驿”起来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