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第三季推出了“奔跑阳光+”青少年成长助力计划。在第三季的公益宣传片中,奔跑团成员们来到南京市宁燕外来工子弟小学,为孩子们送上跑鞋、书籍等礼物,并承诺为学校修建“阳光塑胶跑道”。
从节目开始至今,《奔跑吧兄弟》一直以“从综艺到公益”为口号,将公益活动融入到娱乐综艺中。第一季推出“公益跑鞋计划”,关注缺乏运动设施的贫困地区儿童,第二季的“阳光跑道公益健行计划”,除了继续公益捐助外,还结合当前社会健康长跑的潮流,带动更多网友参与。
不过,就整体而言,这是一个户外真人竞技类综艺节目,最吸引观众的还是明星、竞技、风土人情等娱乐元素,公益只是占到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其实,将公益融入综艺的做法并不少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人关注公益。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将公益推向了全社会。而综艺节目因为其受众广泛、传播迅速,成为了公益活动的竞相追逐的沃土。在《奔跑吧兄弟》前,就有《闪电星感动》《分秒必争》《中国梦想秀》等等诸多尝试。《奔跑吧兄弟》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个,因为它独特的切入点,既符合捐助公益的需求,又恰逢全民运动的热潮;既充满娱乐性,又简单易行,贴近群众。做公益,对明星和节目的形象提升都是不小的助力。
这类节目很容易受到争议,不少人质疑节目组将公益作为噱头,缺乏足够的诚意,从而失去了公益的纯洁性。笔者认为,这种未经调查的随意评价并不妥当。
首先,“公益的纯洁性”是一种理想状态。就像“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根据国内现在慈善、公益等的发展现状,没有哪一家所谓“纯洁”做公益的机构是可以长久生存的。即便是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也需要有所依附,至少需要最基本的维持运营的条件。在完成公益活动的时候,我们需要纳入更多现实性的考量。如果说综艺节目要利用公益来提升形象、获得利益,那么公益活动又何尝没有依靠综艺节目的高收视率来发展壮大呢?
毕竟,公益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人一群人能够完成的。综艺节目的宣传其实只是一小步,它没有义务更没有能力来完成完整的公益建设。向收看它的群众传达公益的理念,延续公益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是成功了。况且,节目的一些活动,也确实让部分贫困儿童获得了帮助。
其次,是关于公益落实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屡屡曝出打着公益旗号中饱私囊的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公益活动的有效性。这种融合娱乐与公益的形式未来可能成为大势所趋。我们需要建立完善更加透明和规范的机制,来确保公益活动的利益归属。综艺节目有好有坏,结果也是有差异的,不能因此否定整个社会公益的走向。也许其中会经历质疑和批判,但我相信会变得日趋成熟。
最后想以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句话来结尾:“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在这场同时含着月亮与六便士的事件中,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反思与改变,而不是畏手畏脚、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