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9届校园美容化妆品博览会(CBS)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圆满落幕,展区面积800平方米,两天活动吸引近5万客流,现场零售额突破5万元。这份不错的成绩单和活动主办方的身份似乎不太相称——万德会展服务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专业的学生自主建立、自管自营的非营利性模拟公司,目前大约有40个员工,全部都是兼职学生。
招来9家展商就算奇迹
“万德前两年几乎处于濒危状态。”公司总经理王洋坦言。2013年的人员断层、2014年展览时间的更换,让万德公司几近倒闭。2015年,新的团队一咬牙,在两个半月之内,办起了第9届美妆博览会。
一个专业展览会的筹备时间至少在6个月以上,而今年的CBS从开始筹办到结束,只花了两个半月。其间,团队完成了确定主题、招展、宣传以及现场搭建等大大小小的各种事项。
而招展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展商来不来、来多少,直接决定着展会能否成功。”王洋说。第8届CBS只招来5家展商,经历两年的低迷,开筹备会时,万德的指导老师说:“今年你们能招来5家就算成功,招来9家就算奇迹了。”
对展商而言,参展需要考虑时间、预算、同期其他活动以及参展效益。“我们去文汇路、万达、地中海等附近商场,带上策划书,一家一家询问有没有合作意向。”王洋说,劝展的过程并不顺利,员工们靠着踏踏实实地推广,为第9届CBS请来了欧利芙洋、雅漾、美涛等9家知名化妆品牌。
像真正的公司那样办展
“博览会结束的那个晚上有点小雨,我越走发现脚越湿,才意识到鞋子走破了。”万德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胡潇笑言。博览会那天,手机计步软件的数据显示,他走了3万多步。
一双走破的鞋子,不是博览会带给万德人的唯一收获。
对大三学生王洋来说,商业化运作博览会带来的收获是教科书上没有的“隐藏技能”。“在大学课程里,我们没机会接触真实的商业合同,但是通过博览会,我学到了关于合同的很多细节。”比如骑缝章,此前,王洋和伙伴们不知道签合同还要敲这个章,以保证不漏页。
对大二的骨干们而言,办展的具体活动流程、办展思维则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第9届CBS的一个新亮点是标志收集活动,观众可以到10个摊位集满“WONDERFAIR”(公司的英语名)十个字母领取礼品。“这个活动既保证了每个摊位都被观众照顾到,又给展会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今年的另一亮点是,万德请来校园十大歌手和舞蹈社团为展会助兴。“推高现场气氛的同时也吸引更多人关注。”这一笔经费,王洋和他的团队都认为,花得很值。
“人流量远远超过我们的预估,仅10号上午,我们就发完了两天要用的奖品,下午不得不另购奖品。”王洋说。
在大学培养潜在消费者
在博览会现场,观众可以看到扫码就送化妆品的展商,也能听见展商的叫卖。事实上,对很多展商而言,现场售卖并不是重点,培养大学生这一潜在消费群体,宣传品牌网店才是重头戏。
由于万德团队招展前期和个别展商沟通不畅,出现少数展商活动方案定位偏移的问题。“现场售卖的展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其反馈和主打宣传的展商存在明显差距,”王洋说,“比如欧利芙洋,他们就非常清楚CBS的定位,就是打响品牌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他们只送不卖,效果反倒非常好。”
王洋坦言,校园办展的一大优势,就是展商们还会把万德人当做学生来看,“商业眼光少一点,关心与体谅更多一点。”一个有意思的插曲是,爱恋膜法的护肤品部招商经理参展时不仅给万德提供了不少专业建议,还带来了一箱进口零食。
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所有参展商都对这届CBS表示满意,施华蔻、狮王等四家展商已与万德就下一届CBS达成合作意向。
万德野心不小。“我们希望,未来只要大家提到高校学生办展,就会想到万德;我们也想给更多会展专业同学的发展提供平台。”
它所期望的平台作用正在显现:2013年,万德员工黄婧娴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未来领导人国际论坛”上捧得冠军奖杯;另一个老员工桑莹如今已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美容化妆品业展览机构的副总;胡潇负责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与行业精英当面交流的机会;万德的外文编译小组承接编译任务,帮助专业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动向……
万德现任CBS项目组组长唐瑞哲介绍,万德并没有遵从阶层式的传统管理模式,所有成员都平等交流,万德管理人员更偏向在内部实行一种“边炒菜边学”的集体共治。在他看来,“所谓‘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等称呼,还不如‘学长’来得亲切。”
宽松的气氛同样存在于万德员工和他们的指导老师之间。前专业主任蓝星教授被大家昵称为“布置作业最多的蓝爸爸”,现专业主任王春雷教授的雅号则是“春雷欧巴”。
在今年的CBS举办之前,“蓝爸爸”又给会展专业的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人事后递交一份CBS展会的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