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丁顿熊2》,这部延续了第一部喜剧底色及温情风格的电影,于今年圣诞节前夕默默地圈了一些粉,在寒冷的冬季温暖了电影院的观众们。
乡愁
是对远方家人的浓浓牵挂
因为要照顾小熊长大,露西婶婶放弃了自己的伦敦梦。但在小熊长大后,她决心让小熊去伦敦闯荡,并勇敢地把小熊藏在一个轮船里,在小熊身上挂一个写着“请帮忙照顾它”的小牌子。这一幕涉及了二战中来自英国城市的一些孩子们被送到乡下以获得安全照顾的历史。
小熊在船上独自去远方的场景,与《布鲁克林》中女主初次远行的不安十分类似。但《帕丁顿熊》更多的是以喜剧方式弱化了移民与新城市格格不入的窘迫,没有《布鲁克林》那淡淡的哀愁气质。
影片中,帕丁顿小熊时常把自己的生活与心情写信告诉远方的露西婶婶,第二部中故事的起因,也是因为他想给露西婶婶送上独一无二的生日礼物。有时候,成长是远行,而深夜的乡愁也随之而来,人们只得把所有对远方家人的浓浓牵挂化为信纸上的文字。
越狱
情节致敬《布达佩斯大饭店》
第二部中,帕丁顿熊和狱友们因蛋糕小零食结下友谊。在铁拳和其他好友表示越狱后能帮助小熊证明清白,以及布朗一家因为帮小熊调查偷窃真凶而错过探监的情况下,小熊决定和几位狱友合作越狱。这一段越狱的情景,灵动有趣,也闪耀着在黑暗中合作的力量。从服装到色调,都在向《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越狱致敬。而且大家越狱成功后分道扬镳,最终还是互帮互助的结局也是那么像。这一幕仿佛是茨威格眼中的昨日的欧洲世界。
《帕丁顿熊》一直将致敬经典电影渗透得十分有趣。第一部中,帕丁顿爬出博物楼逃亡的情节就用到了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4》中爬迪拜楼的桥段,并启用了《碟中谍》的专属配乐,让影迷们不禁会心一笑。
元素
跟着电影赏英伦风情
《帕丁顿熊》系列电影改编自作家迈克尔·邦德的英国童话畅销书,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英国人民的喜爱。1956年圣诞节前夜,邦德在帕丁顿车站附近一家商店柜台上见到一只小熊玩偶,他看着小熊被孤零零地放在橱窗架子上十分心疼,决定买下它作为送给妻子的礼物。这个巧合也成为创作帕丁顿熊的灵感,他发现“小熊能让人安心,你可以向它吐露自己的秘密,它可以对此守口如瓶。”
由于小熊的购买地就在帕丁顿火车站,于是他将其取名帕丁顿,再将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放进了故事里。
《帕丁顿熊》第一部早已被称作是关于伦敦的旅游书,第二部更是有不少不可忽视的英国元素:起到助力因素的猎狗与蒸汽火车是这个老牌大国的象征,而伦敦大本钟、修道院等藏有宝藏信息的12个街景,也在变相地向观众展示伦敦的美景。外表上一副英伦打扮的帕丁顿熊,在性格上也呈现出英伦人的乐天派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