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大学城/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复旦准备好了!
张一然 吴妙丹
■ 3月22日晚,大艺展复旦优秀节目汇报演出暨相辉堂开幕演出举行  慕梁 摄
■ 志愿者在上海站迎接参演师生   郑绍飞 摄
■ 志愿者将参演师生接上车   郑绍飞 摄
■ 工作组与校园志愿者参与工作筹备   郑绍飞 摄
■ 大艺展道旗飘扬在复旦校园   郑绍飞 摄
■ 复旦旦苑二楼餐厅和清真餐厅准备了精美套餐 复旦总务处 供图
  “尊敬的代表团负责老师,您好!我是复旦大学的志愿者,欢迎您参加此次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场的展演活动,此次声乐专场由复旦大学承办,我们诚挚期盼能与您暖心相聚……”

  连日来,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以下简称“大艺展”)声乐专场随团接待组志愿者、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生冯阅不时打开手机,与展演学校反复确认抵沪交通信息和人员安排,并细致地核实少数民族同学的用餐要求。复旦大学多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像冯阅这样的400多位学生志愿者,正忙碌于校园内外,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20个省(区、市)的2000余名参演师生,以及连续三天滚动进行的高水平声乐展演。

  4月16日至21日,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将在上海举行,其中声乐专场于4月17日至19日三天在复旦大学举行。无论是校园里飘扬的五彩道旗,还是修缮一新的相辉堂,有条不紊的筹备工作和处处细节的严格把关,正向全国师生传递着热情的信号:大艺展,复旦准备好了!

  焕然一新迎展演

  相辉堂“压力测试”未雨绸缪

  修缮一新的相辉堂将成为本次大艺展声乐专场的主舞台。从3月18日迎来开幕演出试演至今,相辉堂经历了8场“压力测试”,无论是纪念钟扬同志的话剧《种子天堂》、报告剧《生命的高度》,还是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带来的交响乐演出,都将这方艺术空间和她的运营保障团队打磨得更加成熟。

  各类人员进出场馆的动线问题让工作组动足了脑筋。由场馆建设方设计制作的3D动线动画以第一视角,分演员、嘉宾、观众、工作人员等角色,全程演示了进出相辉堂的设计路线,身临其境。动线规划基于建筑、环境、天气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各类人员的角色功能和场内各功能区的衔接,通过近百次“沙盘推演”和展演流程“放电影”的方法,规划设计最优方案,并做好各类预案准备。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我们必须竭尽所能考虑周全,大到走场流程,小到参演团队的饮水问题,都不能忽视。”展演服务组负责人、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徐瑾说。

  为了完善整场展演的全流程、实现剧院中各类人员的最佳观展和工作体验,工作组在压力测试中创新引入“啄木鸟”机制,通过数百位师生的现场体验,记录从进入到离开剧场所有可观察的细节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再通过在线问卷汇总到组委会,当日开会逐条研究,优化充实到展演整体组织方案中。比如,个别观众在压力测试中出现了丢失物品的情况,于是,颇为人性化的失物招领处便在相辉堂南堂一楼落地;因为声乐专场对声音的特殊要求,工作组就在相辉堂和正大体育馆都设置了饮水机,为参演团队提供温水,确保解渴同时也保护大家的嗓子。

  4月17日至19日期间,相辉堂将集中服务于参演团队,根据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筹委会的统一安排,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区的观摩团将在现场观看演出。希望一睹展演实况的复旦师生,届时可通过网络平台的直播,实时欣赏到参演团队带来的青春风采。

  “海燕精神”满校园

  志愿者彰显复旦风采

  大艺展的火热开展背后,是复旦大学举全校之力的用心筹备和贴心服务。面对人员集中、密度大、流量大的挑战,学生志愿者们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投入工作,以扎实的准备和真诚的态度填写着令人满意的答卷。

  3月5日,旅游管理系2015级本科生刘希敏在叶耀珍楼第一次见到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了解接下来两个月的工作安排;3月12日,中国语言文学系2015级本科生彭思珑第一次踏入修缮一新的相辉堂,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熟悉参演团队的流动路线,反复确认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在复旦,艺术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如今迎来这样一场校园艺术盛宴,特别期待能够为之服务!”谈及参与此次志愿活动的初衷,冯阅说道:“而志愿服务提供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不仅考验与人交往的能力,更考验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4月4日,冯阅为解决接待展演学校随行人员住宿情况紧张的问题,花了2个多小时,参考各大旅行住宿APP制作了一张详细的酒店信息表,解决了展演团队的燃眉之急。4月6日,展演学校提出“向组委会申请定音鼓支援”,冯阅又积极联系组委会,努力寻找校内外资源,促成展演学校顺利借到乐器。“整个志愿团队的服务精神和高效的行动力,都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很大的力量。”

  同样倾心于艺术幕后工作的彭思珑则常常被志愿者们的敬业和付出感动:“每次在观众席门外守门的志愿者,可能全程都无法观看演出。但我们都会一直坚守岗位,从演出开始直到结束。”

  热心公益、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的“小海燕”是本届大艺展的志愿者卡通形象,而复旦的志愿者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大艺展“海燕精神”。

  “复旦时刻”唱青春

  艺术教育融入时代回响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每三年举办一次,是我国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艺术盛会。本届大艺展以“理想与信念”为主题,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的首届大艺展,并首次邀请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学生参加。作为本次声乐专场的“东道主”,复旦大学将大艺展作为展现高校艺术水平、营造校内艺术教育氛围的重要契机,精心打造本届大艺展的“复旦时刻”。

  合唱《青春无悔》《骤雨打新荷》,舞蹈《望道》以及小品《瓶中丝路》四个节目将代表复旦大学角逐本届大艺展最高荣誉。

  “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骤雨打新荷》是根据金代散曲家元好问的词创作,由青年作曲家田汨作曲,结合大量现代技法的曲目。轻缓的旋律里,不止唱词,还有人声与肢体声音模拟的蝉鸣、落雨和惊雷,一派古韵的唱词,在创新设计中焕发时代生机。在纪念复旦大学老校长、《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首译者陈望道的现代舞作品《望道》中,当演员们一个个举起右手,用坚定的语气喊出“我宣誓”,陈望道在艰苦斗争期间弦歌不辍,教育出一批批青年学子为共产主义传播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不朽贡献的事迹骤然立体。

  在紧张的大艺展倒计时过程中,节目训练和彩排强度逐渐加大。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陈寅介绍说:“4月11日,我们的合唱团和话剧团就奔赴展演现场踩点和训练。14日,合唱团已登台彩排,队员们正在调整精神状态,确保展演时的最佳水平。”三支队伍都将于4月19日亮相大艺展,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和评委带来复旦的艺术之美。

  “初入复旦时,我就看着学长学姐们参加大艺展。转眼间我已大四,这次终于能够代表学校参加展演,自己非常期待。”复旦剧社成员、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本科生刘承昊将在大艺展开幕式上,作为参演代表发言。此次他参演的小品《瓶中丝路》,融入了中国文化传播、网络空间、高校毕业等热门话题,既富时代旨趣,又兼顾表演挑战。

  本科四年与艺术息息相关的成长经历让刘承昊对复旦艺术教育颇有感触:“我觉得每一名复旦人都有臻于完善的精神品格和对艺术造诣的追求。这些年来,学校在公共艺术课程、学生艺术社团等方面都有了提升,给予了很多支持,让我们学生能够真正亲近艺术、得到熏陶。”

  为了备战此次大艺展,刘承昊和同伴们从去年年初开始排练,对作品几经改版,不断丰富作品内容、创新呈现方式,在最近十几天的冲刺阶段,每周排练五六次。团队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也让他对此次高水平展演充满期待:“平时我们是向校内师生呈现话剧节目,传播戏剧艺术。这次能够参与大学生艺术类的专业展演,机会难得。我们会怀着对母校的满腔热情,向全国高校的老师同学们展现复旦人的艺术面貌,努力冲击最高奖项!”       张一然 吴妙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专版
   第04版:专版/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专版
   第06版:专版/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专版
   第08版:专版/大学城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复旦准备好了!
大学生版大学城/专版03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复旦准备好了! 2018-04-19 2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