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给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
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347.4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比上年增加45.5万人。“六普”与“五普”数据相比,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661.15万人,年均增加66.1万人,增长40.3%,远高于同期全国人口(5.8%)和长三角(13.2%)的增长水平。
二、外来常住人口总量接近一千万,已占常住人口的四成。
2011年末,全市外来常住人口达到935.36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39.8%。他们主要集聚在城郊结合地区,近郊和远郊区流动人口占全市总量的70.7%。外来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1.6岁,就业率较高。15岁以上外来人口中87.4%在业,从业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模式,分别为50.4%、47.4%和2.2%。
三、人口密度不断提高,人口继续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区域转移。
2011年达到3702人/平方公里。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不断拓展和城市形态的优化重塑,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日臻完善和大型居住区建设的推进,人口继续从中心城区向外围区域转移,城乡人口分布正在向合理方向发展。
四、人口出生仍处于“小高峰”阶段,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预计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继续保持在18万人左右的高位水平,与2011年基本持平。2011年常住人口出生为18.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出生10.1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出生7.85万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2.6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68‰。但总体上看,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11年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为0.90。
五、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本地少儿人口和年轻劳动人口比例偏少。
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达到331万人,占23.4%;0-14岁少年儿童比例仅为8.6%,比全国低7.9个百分点。25-44岁年轻劳动人口比例为26.9%。本地少儿人口和年轻劳动人口比例偏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对外来劳动力资源的依赖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