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一款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成分表的结构都基本相同,按国家规定均罗列出每100克奶粉和每100千焦所含的营养成分。乍一看项目很复杂,其实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必需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亚油酸、α-亚麻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5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又可以细分。
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维生素C和生物素等13种成分。
矿物质:钠、钾、铜、镁、铁、锌、钙、磷、碘、氯、锰、硒等12种成分(锰、硒在较大婴儿和幼儿奶粉中属于“可添加成分”)。
第二类是可选择性成分,即无硬性规定、允许在配方奶粉中添加的成分,主要包括胆碱、肌醇、牛磺酸、左旋肉碱、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四烯酸。
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关键信息,很多奶粉厂商广泛宣传的益智因子DHA和胆碱其实不是必需成分,是否添加对奶粉的品质影响并不大。
那么,父母们看懂这些营养数据有什么用呢?
第一,通过更深刻的认识来判断奶粉的真正品质。比方说,某品牌声称DHA提升了多少倍,似乎隐含DHA含量很高的意思,然后大家可以将几罐不同品牌的奶粉对比一下,也许会发现其实它的含量最低。不能说,因此商家就不诚信,只是正确的理解,让消费更加理性。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某些营养素含量来调整宝宝饮食结构。例如有专家说吃配方奶的宝宝完全没必要服用鱼肝油,因为配方奶粉里就含有维生素D。有没有必要,其实可以自己算一算,因为不同配方奶的维生素D含量并不相同,有的一天只摄入200国际单位,有的则高达500国际单位,按照一天推荐量400~600国际单位来计算,就可以判断,是否需要给宝宝补充鱼肝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