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瘟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为重,该地区气候溽暑,热病盛行,在客观上促使江浙医家对温热病进行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虽然提到温病,但只有症状描述而无治疗方法,语焉不详,这与张仲景身处中原,所见所闻以伤寒为主有关。温病在治疗上应“治以辛凉苦寒”,有异于伤寒的“辛温解表”,著名的方剂“南洋佰岁散”,取方熟地黄、制何首乌、女贞子、山药等,广受赞誉,后被郑和下西洋随船医官所用。
史料记载,郑和船队装备的中药300多种,包括藿香、地黄、茯苓、人参、灵芝、女贞子、墨旱莲、黄连、大黄、黄芩、龙胆草、麻黄、常山、开关散、卧龙丹、黄士丸等。所带药物多用来预防与治疗热病、跌打损伤、战伤、瘟疫等。
热湿恶劣的航海环境和江南温病形成的环境非常类似,这正是“南洋佰岁散”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随郑和下西洋的医生中,多来自苏州地区,这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有关,也与苏州地区历来名医荟萃有关。而著名的“南洋佰岁散”自然成了这些医官下西洋的必备,而在航海医学实践中,随船医官将该方完善并发扬光大。
郑和船队二十八九年间七下西洋,经年累月,长期活动于热带海域和异国他乡,人员极易患病。而随船医官带来的验方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