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认为,如果父母强行灌输给孩子平等的概念,或者打骂孩子,意义都不大。合适的方法,应该是教育孩子建立起同情心。
“同情秩序”是我们在孩提时代最稀缺的教育课。当然,我们的确有恻隐之心,但这种恻隐之心大多只是停留在家人关系和熟人圈子里,不构成一种观念的习惯和同情的秩序。
当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关于同情秩序的观念训练,失去必要的同情心,当他身处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对峙环境里,或者当他处在强势和弱势的关系中,他就看不见对方怀里抱着的孩子,或者与对方推推搡搡而想不到自己怀抱着孩子,甚至作出某些理直气壮的反人类事件。如此没有同情平和之心的人,能培养出柔和谦卑的孩子,可能性不大吧。苏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