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任丽君女士已有20年了,她与我同属上海九三学社文化委员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她担任过上海九三文化委员会的支委兼妇女委员,和我有过愉快的合作。她是油雕院的女画家,我曾见过她的作品展览,风景与人物画都极有个性,不少作品都在全国与世界各国参展时,颇获佳誉,如《布施姐妹》入选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华裔国际大法官肖像画》被联合国国际法庭所收藏;《十月》与《佤族妇女》被法国歌剧院收藏,等等。为此,我为上海九三学社拥有这样一位著名的女画家而骄傲。
今年7月20日至8月12日,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了“任丽君作品展”。
开幕当天,上海不少油画家、雕塑家与文艺评论家以及大量美术爱好者都赶来祝贺,我和我们九三文化委员会的同志也在任丽君作品参展期间,来到了现场。任丽君亲自为我们作了讲解,这个画展共分上下二层,汇聚了任丽君从少年时代到现今创作的150多幅油画作品、素描作品、色粉炭笔速写作品。其中1米以上的布面大型油画就达30多幅,真是蔚蔚大观,让我十分惊叹而由衷佩服。
任丽君生于1947年,已逾古稀的她显得很年轻。她陪伴我们边看边作介绍,最初让我们领略的素描是她17岁时进入上海美专后的速写,当时她得到上海美专老师孟光先生的指导。她说,孟光先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素描,任丽君又说,孟光老师要求学生,练习素描速写基本功时始终要抓感觉,培养艺术灵感和审美能力同时提高,这对她以后的创作生涯有深远影响。1968年没课上,自学期间,任丽君带着妹妹和画布到俞云阶老师家,俞老师专门为她示范画肖像的过程,展厅里俞老师示范画的左边是任丽君自习中有意模仿老师用大笔塑造型的技巧,(哪怕嘴角嘴唇都是用大笔刻画,反对用小笔描,)俞云阶提倡写生不要以画册里的画的标准去看对象,要依靠自己的观察去作实地写生,也是要画自己理解的绘画。俞老师和孟光老师给她打下的绘画基础,使她在延边插队和北京空政文工团工作期间继续自习提高绘画技巧、保持敏锐的感觉、积累创作的素材都非常有益。1976年她转业回上海,进了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有幸遇到周碧初、张充仁、张隆基、肖峰等有成就的老一辈画家,以及创作上有威望的陈逸飞、魏景山,在共同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启发。
令我震惊的是,在任丽君的油画作品展上,出现了多幅丰乳肥臀的少数民族妇女油画,那些妇女丰满的体形与粗壮如小腿的胳膊,引起众多观赏者的惊诧。任丽君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她说,《佤族妇女》《沐浴者》《橄榄坝妇女》《五傣女》等作品是她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对艺术的新追求。她大胆地放弃了传统写实的技法,而采用自己感兴趣的色彩语言去表现生活,并引入壁画和象征性夸张手法,大的团块分布的张力和色泽的浓度,以此使画面体现女性丰满的魅力与画面色彩之间造成的美感。她还说,丰满壮实的少数民族妇女不是一般的风俗画,而是画家通过色彩来说话的依托,来表现一种对“丰满”美的追求的寓意。
我边听任丽君讲解,边欣赏她的作品,那些色彩热烈浓郁的油画,表现了南国密林之中丰硕的花果与丰腴的妇女,她的胸颈与花裙上的七彩光斑,形成了一种美好的色彩迭现与涌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一位女画家对艺术探索的追求。
任丽君于1987年在中央美院进修,后在上海油雕院任油画创作室副主任,她说,她把一生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油画创作的追求上。她画的大型壁画《长江——中华的荣耀和希望》在十六铺客运码头上展示,她与魏景山、陈逸飞合作了《翻身农奴爱戴华主》,而巩俐在拍摄《画魂》时曾来上海油雕院下生活,巩俐拜的老师便是任丽君……而诸如此类的事,任丽君从未向我们提起过。在这次画展时,我们看到了一张任丽君女士指导巩俐在画板前的照片,才得以了解这位女画家还有这些有趣的逸事。
作为一位很有自己特点、自己创作风格的女画家,任丽君一直保持低调,她始终记住的是泰戈尔的一句话:“我求索我得不到的。”正是这句名言,让我们在150多幅画作中看到了任丽君的起步、探索与她毕生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