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庭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小伙“以铁为笔”绘制近万件民俗烙画
  以铁为“笔”,以葫芦为“纸”。近日在“85后”小伙李常宪位于武汉昙华林的烙画工作室里笔者看到,他正一手握着电烙铁笔,一手缓慢地转动葫芦,不出10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褐色小虾便呈现在这只3厘米高的葫芦上了。

  烙画源于汉代,又被称为“火针刺绣”。绘制烙画多以木板、树皮、葫芦等为作画材料,以烙铁烫烙使其炭化,形成天然的棕褐色“颜料”。它是古代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如今成为中国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常宪今年34岁,自学烙画十余年。2008年,他还是一名从事设备维修的理工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网络上了解到“烙画”这门手艺,以后便痴迷其中。

  “烙画以最古朴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民俗传统文化之美,我想把它带到大众的生活中来。”李常宪说。抱着传播传统文化信念,从未接触过艺术教育的他从最基础的素描、国画开始自学,再慢慢地练习使用电烙笔在木材上作画、雕刻。

  烙铁的温度通常可达近400摄氏度。李常宪在自学烙画的十余年间,手常常被烫伤,但他仍然乐此不疲。他介绍,绘制一件优质烙画,需要精准地掌握烙铁的温度、下笔的力度。一旦没有把控好,要么线条不清晰,要么会把木材烫焦。

  为了更好地表现传统艺术的古朴和柔美,李常宪在烙画中还融入多种“中国元素”。他给笔者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酷似水墨画的烙画小猫,他用浓淡不一的笔触凸显出小猫的立体感,既保留了烙画清爽利索的特点,又颇含水墨画的韵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案例
   第04版:申城纪实 专版
   第05版:申城教育
   第06版:家庭计划
   第07版:居家布置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情理与法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缘分对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古代的定情物
谢无量诗一首(书法)
邮票上的岁寒三友
艺 讯
武汉小伙“以铁为笔”绘制近万件民俗烙画
红木珠算盘的记忆
家庭周刊家庭收藏15武汉小伙“以铁为笔”绘制近万件民俗烙画 2019-02-27 2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