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旅客的脑袋随着机长的指挥左转右转,感叹之余不少旅客激动地鼓掌,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充满诗意的机长广播。
这样的诗意还被马保利从机舱带到了舞台,2019年2月13日晚,在央视一套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中,他与观众分享了当时的情景。
马保利的飞行不仅有高度和速度,更有温度和气度。他出生于江苏邳州的乡村,那是京杭大运河畔,家乡人多以渔耕为业。马保利的父亲就是一个渔民,但和其他人略有不同的是,他爱诗词。因为家贫,父亲上完初中就开始捕鱼、务农,帮爷爷养家。
马保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源于幼年时从父亲那里受到的影响。小时候的家里,青瓦白墙,父亲常在墙上作画,碧波、渡船与人,在笔下组合成“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景致。父亲在白墙上用铅笔写诗配画教育儿子,儿子在诗画中成长,这面墙上渐渐贴满了马保利的奖状。
在马保利的描述中,孩童时代是充满诗意的,“我喜欢在‘草长莺飞二月天’里‘忙趁东风放纸鸢’,在‘绿遍山原白满川’时‘也傍桑阴学种瓜’”;上学后,读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知道“田家少闲月”,他就会在农忙时“相随饷田去”,帮父母分担农务。
夏天,黄梅时节家家雨,马保利的任务是帮父母在雨后去河畔,把自己小木渔船里的雨水舀干净。走在河堤上,两边是杨柳,时有黄鹂,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伴着四时更替,唱着渔樵耕读,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年少的马保利心中扎根,从此一发不可收。若不是影视剧《冲上云霄》给马保利带来深深的震动,他也许会学文科,然后成为一名老师。
2007年,马保利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过硬的身体素质,考取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大学毕业,入职三年半就晋升机长,超出群侪。
父亲埋下的文化种子在他体内生根发芽。在公司,马保利不仅仅是机长,更多人熟知他是因为他的满腹诗书。翱翔在万米高空,一览祖国的锦绣河山,飞越黄河时会念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越长江时会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飞越河西走廊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飞越金牛古道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还曾把自己书写的篆书诗笺当作特别礼物赠送给航班上的国际友人,收获对方的惊喜和赞美,还有对中华文化的崇敬,每当这样的时刻,马保利只觉得骄傲之情油然而生……这些在飞行之外的“工作”让他执飞的航班有了温度、气度——就这样,“诗意机长”马保利翱翔在万米高空,带给旅客他特有的飞行魅力。
时晨 朱禹嘉 唐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