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大多数沪上家长来说,他们并不赞同单纯的“有钱任性”,孩子过生日,要有“面子”并不难,但“里子”的意义更加重要。
■记者 金霏 颜静燕 郭爽
1
“花钱买孩子开心”:搞派对不必“大惊小怪”
“我觉得这个现象没什么大问题。”闵行一位一年级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和同小区的六七个小伙伴从幼儿园就认识,小班开始就轮流办活动过生日,各个热门的场地都去过了,“每年一次的生日,主要就是想让孩子们过得高兴。我们几家人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孩子们感情也很好,每次过生日的价格平均大概一万块不到,作为家长来说,我并不觉得贵。”
近年来,沪上开出了很多富有特色的网红生日地——游乐园、亲子餐厅已经是传统项目,科创园里的自带影棚效果的餐厅,郊区的房车营地,私人会所俱乐部……想要给孩子过个特别的生日,专业的场地和策划公司,只有家长想不到,没有办不到。据报道,沪上不少婚庆公司已经开始接生日派对的单子,一位婚庆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一个月总能接到两三单生日派对单子:“以前在我们的印象中,小朋友十岁是个大生日,学校会集体过生日,家长们也比较讲究。现在我们承接的业务中,儿童各个年龄层次都有,当然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她说,从以往生日宴“吃一顿,订个蛋糕”,到如今“讲究仪式感、互动环节、创新形式”,越来越复杂和高端,堪比她承接的婚宴:“前几天一个生日派对,小朋友给同学们送的回礼,都是一箱箱的,里面全是进口食品。”
一方面,不少家长觉得,自己消费能力到了,每年花个万元左右给孩子办个生日派对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让孩子的成长有仪式感;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家长在为这件事烦恼,“孩子们感情好,好心请孩子去生日派对,送什么礼物去也很考验家长。”
徐汇区金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初三,在她印象中,同学生日会参加了不下十次——幼儿园家长的劲头最高涨,其次是小学阶段,“上了初中,还没接到过邀请”。
为了让自家宝贝的生日会更有创意,金女士认为发现家长们都动足了脑筋:“有租下郊区别墅的,有包下卡拉OK大包房的,有的请孩子们去室内游乐场,有的让孩子们体验DIY披萨的乐趣。”金女士仍记得第一次应邀出席的场景,她和孩子带着精心挑选的乐高玩具前往生日会,一进会场,金女士立即被精心布置的房间所吸引,倒是小孩子眼尖,悄悄对她说:“妈妈,那里放了3个乐高玩具,跟我们买的一模一样。”显然,大家都为小寿星准备了礼物,但市面上符合同一年龄层的礼物较少,结果就造成了如此尴尬的局面。
回家路上,金女士的孩子便提出也想举办生日会的愿望,金女士想了想,问:“如果大家送了同一款玩具给你,你怎么想?”“肯定很失望,而且那么多玩具堆在家里也没意思。”“是啊,你请大家参加聚会,他们肯定不会空手来,结果就造成了浪费。”经过这番讨论,孩子变得更懂事,即使参加了更奢华的生日会,也没有表现出羡慕嫉妒或自惭形秽的情绪。
“我特别理解那些家长的心情,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出个万把块给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这本无可厚非,但对于受邀家庭来说,却成了一次关乎‘面子’的考验和竞赛,建议他们摆正心态,无须把主人‘真心招待’看作是‘有意攀比’。”
2
“有钱任性”不提倡:孩子生日应更有意义
如今,生日派对的模式不但在校外风靡,还逐渐向一些学校内“渗透”。在郊区某所民办小学,每季度孩子会一起在学校“过生日”,这种生日会也由过生日的家长们自行组织。“有的家长比较积极,策划的环节很多,还请小丑、科学实验等节目到学校班级表演,为孩子们庆祝,请全班吃蛋糕,费用由每个家长均摊。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是这样的想法。”一位家长表示,“不少孩子看过以后也吵着自己生日要这样那样的表演,吃这样那样的零食,蛋糕也有要求,排在后面有的家长不想效仿,却苦于已经被定了‘标准’,只能无奈跟上;有的家长就是坚定地不参与,于是只能班主任自己掏腰包为孩子们‘补齐’。”
有教育专家表示,举办生日派对的目的应该是增加孩子间的互动,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为了面子和攀比心理而举办生日会则大可不必。庆祝生日的方式多种多样,生日派对只是一种。家长应该通过生日,教育孩子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或者对未来和生活的憧憬,让生日回归本义。
相比其他家长各种令人头痛的经历,静安区的颜女士坦言自家倒从未有机会见识此类“浮夸”的派对。
颜女士的一双女儿分别在静安区的一所民办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就读,令她感到轻松的是,无论园方校方都非常不提倡这种过生日的形式。“我记得幼儿园第一次开家长会时,园长就特别强调,不要以孩子过生日为由,给全班小朋友送礼物,同时,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也不要送蛋糕到幼儿园。”颜女士透露,在大女儿学校的一次家委会会议上,校方也明确要求家委会委员做出表率,不大肆操办生日派对,坚决抵制奢靡之风。
或许正是两家校园的清朗学风,才让颜女士至今还“无缘得见”那传说中高大上的生日派对。
“其实办生日派对在我们家是个传统活动,但出席成员的范围仅限于至亲好友,在我看来,生日尤其是孩子的生日,即便经济条件允许,也不应太过铺张,而是应该过得更有意义一些。”比如去年大女儿生日,颜女士带孩子去了印度洋上的一座小岛探险,作为她即将踏入小学的纪念;今年两个女儿生日,颜女士打算为她们在肯尼亚的大象孤儿院领养一头小象。
和颜女士一样,不少父母如今已经把过生日的形式拓展到了派对之外。
奕奕十岁的暑假,几个生日临近的好朋友家庭组织了小范围的境外旅游为孩子们庆祝,在为期两个星期的“生日游”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科技前沿,游览世界名校,“孩子长大了也要多长长见识。”奕奕妈妈说,“其实举办隆重的生日派对很简单,但让孩子在生日之际体会到家人朋友的爱有很多种方式,在陪伴中成长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