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并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时代的创新与活力。本次活动学校尝试“古今吟诵邻里情”,四(3)班的孩子们带来表演《六尺巷》,讲述了在百姓中间流传广泛的以邻里谦让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三(10)班的孩子们则通过新闻播报的方式让大家感受了现代邻里间的温暖。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赵烨老师执教《我的好邻居》(第二课时)《不给邻居添麻烦》。赵老师利用新闻视频《不该升级的邻里》引发学生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寻找“避免麻烦”和“解决矛盾”的途径,用演一演、评一评、仿一仿的方式层层递进,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法治教育巧妙融合,引导学生学会不给邻居添麻烦,继承和发扬邻里间和睦相处的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及公共利益。
闵行区明强小学陈骁炯老师进行微课展示——《宪法与美好生活》。陈老师从班规出发,通过巧妙的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考,初步了解规则的必要性;借助视频让学生了解第一部宪法诞生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到宪法的作用,同时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感悟宪法对于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课后,金山区教育学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卫红老师和松江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德研室主任王洪明老师分别进行点评。李卫红老师从学科角度指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联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注重培养传统文化素养。王洪明老师从德育的角度指出邻里关系是地域关系之上的人际关系,不仅要教会学生“与人为善,与邻为伴”,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最后,松江区研训员马莉莉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马老师首先从“教师应答的精准”、“资料的充分应用”、“课堂生成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应形神兼备 ”等几个方面对每一位道法老师提出了建议。同时指出道法老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素养,提升育德能力,让有信仰的人教信仰,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此次教研活动教师们收获满满,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深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有魂、有根、有文化的境脉,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如何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落实道法课堂,促进立德树人的目标,打造高层次思维品质的教学,有待于每一位道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