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来信来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试点到示范,PM2.5监测路有多远?
  PM2.5监测有了具体时间表。日前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2012年,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

  空气污染堪忧,雾霾天气频发,已经引发了公众的焦虑。尽管PM2.5已经纳入监测标准,但新标准实施最后期限拟为2016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如今京津冀等地明年就率先进行PM2.5监测,这一显著变化释放了积极信号。

  监测PM2.5,意义明显。如用我国目前的空气监测标准是PM10,空气监测标准一旦过于粗疏,就无法监测到小粒径污染物,既损害公众健康,也会在客观上降低职能部门遏制空气污染的决心和动力。试点PM2.5监测,标准高,要求严,对职能部门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开展PM2.5监测,应实事求是地公开数据。日前,国家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直言:“个别地方一些主政者,不是把精力放在改善环境质量上,而是放在改善环境数据上。”这番指陈并非多余。如果数据不够真实,开展PM2.5监测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不妨公开透明地监测PM2.5,为公众监督创建可行的平台,同时充分尊重民间行动,拿出积极措施支持民间力量监测空气质量。

  监测PM2.5只是手段,不能只盯着监测标准。关键是要通过监测,立即行动起来遏制空气污染。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相关部门要按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推动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诚然,追本溯源,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空气监测标准的实施才更有意义。

  有效防范和治理空气污染,离不了加大问责力度。一些地方往往急功近利,奉行边发展边治理甚至先发展不治理的施政思维。正如李克强所称,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和激励约束并举的经济政策体系。

  当然,遏制空气污染,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公民也责无旁贷。有专家称,机动车是PM2.5的主要排放源。公众少开车,绿色出行,也许可以缓解当前空气糟糕的状况。在京津冀等地监测PM2.5的同时,还需防止污染转移,从试点城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其他地方也应有所作为。

周生贤说过,“开着宝马车,喝的是被污染的水,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开不上宝马却不得不喝被污染的水、戴着口罩,岂不是更讽刺?PM2.5监测即将开始试点,严格落实要求,试点才能成为示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来信来论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
   第B03版:夜光杯
   第B04版:连载
   第B05版: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
   第B07版: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
   第B09版:影视地带
   第B10版: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19版:求职/招生招聘
   第B20版:求职/招生培训
不钻洞,就回家
给廉政食堂时间
就该“一年一问”
老子违章找儿算账?
讲公正诚信,首倡公仆责任心
网友声音
日报观点
一语中的
司法判决“举例说明”有助于公正
从试点到示范,PM2.5监测路有多远?
新民晚报来信来论A06从试点到示范,PM2.5监测路有多远? 2011-12-25 2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