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姜阿婆意外的是,马蓉芳不仅亲自为她联系了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请家庭医生上门问诊,并安排住院治疗,还忙前忙后购买日用品,垫付医药费。当得知姜阿婆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后,又安排姜阿婆转院入住了二级医院。
在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像马蓉芳和姜阿婆这样的“对子”,还有64对。受助方大多是晚期肿瘤、尿毒症、严重的糖尿病等患者,还有的是夫妻双双患病,家庭生活困苦。
这64个对子,源于2011年初浦东新区卫生局与周家渡街道的“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共建活动。街道遴选出因大病、重病致贫致困的64户家庭,与卫生局全体干部逐个结对。作为共建的另一方,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专门派出家庭病床科的8位全科医生,成为特困户的“家庭医生”。每月1到2次免费上门,并留下手机号码,随叫随到。在社区医院就诊时,特困户可以减免诊治费用。
浦东新区卫生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孙晓明结对的云南回沪知青老王是一位肺癌患者,也是一名党员,他说:“回上海十多年,越来越深地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归属感也越来越强。”为了回报社会,老王的妻子成为了一名热心的社区志愿者。患有晚期肠癌的上南七村俞阿姨在临终前拉着居委干部的手说:“这次结对活动,卫生局领导亲临我家,访贫问苦,家庭医生每个月都上门服务,我觉得心里很温暖,离开后,一定要转达我的感激之情。”
如今已临近春节,家庭医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走访,为这些特困老人送去基本的医疗服务,“健康是福,比什么新年礼物都要贴心。”
本报记者 金恒 特约通讯员 蒲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