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这纯粹是被打昏了头
王楚英的回忆录中称:“拂晓时分,官兵们在晨曦中迎来了甲申年的正月初一,在一声‘战斗开始’的命令下,12门81毫米迫击炮和36门60毫米迫击炮、16挺重机枪、54挺轻机枪,以及其他轻重武器,便从四面八方射击,不约而同地向敌阵地猛烈射击,爆炸声、密集的枪声震耳欲聋。敌军乱作一团,伤的伤、死的死,极少数幸存的敌兵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一个营就有近50门迫击炮,简直是让人瞠目结舌的火力密度。
王楚英的描述可以说真实反映了日军阵地上的混乱。井上咸回忆这次战斗说:“阵地遭到了几乎要摧毁一切的迫击炮集中射击,在这种情况下,孤立的前进阵地仍在顽强抵抗。但是,最终,残余的官兵不得不破坏或掩埋笨重的机枪和大队直属火炮,乘夜突围,与本部会合。”
这一仗日军东乡、大桥两中尉战死,住江中尉负伤,人员损失很大。中方有两个毙敌数字,一个是280人,一个是691人。从日军兵力来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关于此战,井上咸写道:“强行突围的时候,无法动转的重伤员被留在战壕里,上面盖上一块帐篷,再压上草和树叶作伪装。面对这些伤兵不安的目光,突围的人员说:‘明天早上一定来接你们,请安静地等待。’实际上,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安慰他们。”
丛林战中,没有战友照顾的伤员大多下场凄惨。在胡康河谷战斗中,中国军队曾多次发现日军的尸骨堆,有的达到上百人,都是被遗弃的日军伤员。
王楚英称日军冈田大队长重伤爬到河边饮弹自尽。这应该是一个谣传,冈田是在孟关战役中阵亡的,此时并没有死。
然而,冈田却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和长尾所部会合后,撤退中的日军第三大队发现,通往打洛镇的道路已经被中国军队封锁,现在唯一的路就是穿过万塔格山中部的山口,退到北路的腰班卡去。
可是,日军刚刚向这个方向走,前面的路上,又出现中国军队的影子。从前进阵地突围的长尾中尉率部试图杀开血路,却被当头打了回来,自己也负了伤,大队部周围到处都是中国军队冲锋枪的枪声。
怎么办?冈田大队长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如果按照日军冈田大队长的指挥,第55联队第三大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个大队长一面下令在拉加苏和中国远征军对峙的福田支队立即脱离战斗,从战场南侧绕路,抄小道退往师团总部孟关;一面指挥本部向北猛攻拦路的中国军队,试图杀出一条血路,在打洛以北控制万塔格山口的马约高地建立防御阵地。
这纯粹是被打昏了头。仗打到这个时候,日军已经有好几天处于半饥饿状态。带着大量伤员,而且火炮都在撤退中抛弃了的第三大队,要突破第65团的阻击十分困难。从兵力和士气上看,中方明显占有优势,而且拦截日军的部队在不断增加。更主要的是,从抗战开始,中国军队几乎一直在守、守、守,如果说进攻他们可能缺乏信心,装备了美国迫击炮和冲锋枪的远征军们打起防守来可说驾轻就熟,绝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在缅北作战中,的确很少有远征军守不住的地方。
眼看伤亡不断,却毫无进展,作为大队副官的井上咸向大队长冈田提出了一个先向南再向北,走一个U字形撤退路线的方案。
其实,南线也有一条小道可以通往师团总部所在地孟关,后来福田支队就是沿这条路撤退的。但是,这条小路多经过悬崖陡壁,福田支队从此撤出的时候,所有重武器都被抛弃,骡马大半摔死。目前第三大队伤兵满营,虽然丢弃了一部分重伤员,但其他负伤较轻的人员显然也无力攀爬悬崖逃生。所以,井上咸的建议是虚晃一枪,做出南撤的姿态,实际上南行一段后仍然转道北上。马约高地易守难攻,如果控制了那里,仍然可以阻止南线中国军队通过万塔格山北上——第56联队正在万塔格山北麓和孙立人的新38师苦苦鏖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