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倒逼新股
今年至今,不仅新股发行数量比去年同期几乎减少一半,而且,新股发行价格与新股市盈率都大幅下降,特别是新股发行市盈率,比去年同期差不多下降了一半,目前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在30倍左右,开始接近合理区域。
2009年下半年IPO改革之后,新股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高的“三高”现象十分普遍,根据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统计,2009年沪深股市发行新股111只,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0倍;2010年两市发行新股345只,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9倍;2011年发行新股277只,平均发行市盈率45倍;今年至今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下降到30倍。
为什么改革措施还没有出台,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就下降了?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管理层的引导,虽然新一轮新股发行改革措施还没有正式出台,但管理层一再表示要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抑制不合理的“三高”现象,改变了市场对新股炒作的预期,新股发行也就逐渐趋于理性。其次,去年来新股不断破发的市场机制起了倒逼作用,特别是基金等机构认购新股损失惨重,在血的教训下,机构申购新股非常小心,报价日趋理性,发行价与发行市盈率终于有所下降。
用制度抑制新股发烧
其实,按今年以来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的水平,相当部分已经趋于合理,那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还有必要吗?
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无非就是抑制“三高”等不合理现象,而发行价、发行市盈率已经降下来了,是不是就不用改革了?就目前状况来看,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仍然有必要,因为现在新股发行价与市盈率的下降,与大盘低迷有一定关系,基础并不牢靠。要使新股市场行长久理性,就需要制度的保证。
这次证监会这个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涉及信息披露、扩大询价对象、加强发行定价监管、增加新股上市流通股数量、完善对炒新行为的监管措施、加大对不当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六方面的内容,如果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就可以从制度上使新股发行走上规范、理性的道路。
要让新股发行退烧,不能靠一些临时的监管措施,如两家交易所出台了抑制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停牌措施,抑制了近期炒新势头,但这种强制措施只是权宜之计,要长治久安还需要长线制度的保证。如证券业协会正在研究出台相关制度指引,推动券商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这就是一个长久的措施。因此,要真正净化新股市场的环境,需要长期的投资者教育和制度的保证,才能促使新股价格真实反映公司价值,实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均衡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