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高考平行志愿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还按“遵循志愿”的原则来进行投档的。也就是说,在轮到某一考分的考生开始投档时,是按考生A、B、C、D的志愿排序来逐个检索的。如考生的考分符合A志愿学校投档条件就投给A校;如不符合A志愿学校投档条件再检索B志愿学校,以此类推。因此A、B、C、D虽同是第一志愿,但实际检索时仍有先后之分。因此,平行志愿合理排序十分重要,不可随意设定。合理排序的核心要求就是A、B、C、D4所志愿院校间要由一个合理的坡度设计。这个坡度不是指学校的高低、名望,而是指这些志愿学校往年一般投档分数线的情况,应该是从高到低来安排,尽可能有一定的分数差距。如果你把往年投档分数线相对较低的学校放到A志愿位置,那么即使你的考分也符合B、C、D志愿学校的投档条件,你仍只能投档给A学校。所以平行志愿还是要讲究排序合理。平行志愿不是并列志愿。
建议考生在具体设计平行志愿排序时,可采用“冲、稳、守、保”的思路来考虑编排。
●第一步先选定目标志愿(B)。目标志愿选择应以自身定位实际为依据。
●第二步选择争取志愿(A)。即冲一冲。建议掌握在超过自估分10分左右。
●第三步考虑求次志愿(C)。即守一守。建议可掌握在低于自估分5-10分间。
●第四步选定保底志愿(D)。即保一保。必须考虑高考如有较大失误情况下亦能实现的志愿。如投档分即是批次控制分的学校,或者是往年采用录取加分投档考生的外地院校。
“冲、稳、守、保”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定位考生排序各不相同。可以稳中有冲,也可以以稳为主;可以稳中有保,也可以保中带冲。可以把重点放在第一批志愿,兼顾第二批志愿;也可立足第二批志愿,兼顾第一批志愿。
正确处理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之间的关系
填报高考志愿是应该优先考虑院校志愿还是专业志愿?对此不少考生与家长也深感纠结。其实这不是一道两选一的题目,有的考生比较注重院校,有的考生则比较关心专业,思考出发点不同,结论自然也不一。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注重院校的有注重院校的原因;关心专业的有关心专业的理由。编者认为,在处理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关系时,重要的是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切不要盲目追求“名校”或所谓的“热门专业”。如果我们把院校志愿比作“大门”,专业志愿比作“小门”,那么在同一所学校内首先要进“大门”,才有可能进“小门”,这个道理就很简单。但“大门”与“小门”又是相对的,考生可以首先考虑“大门”,再找“小门”,也可以先确定“小门”再去找“大门”。用简单的话来表述,就是考生可以为了争取较好的“大门”,不强求“小门”;也可以为了理想的“小门”而选择门槛相对较低的“大门”。对大多数考生而言,“大门”与“小门”,即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只能兼顾,很难兼得。举个例子来说,某位考生很想进财经类名校就读财经专业,但学业水平要达到上海财大的投档条件显然有差距,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考生就可选择西南财大作志愿。总之,在处理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关系时,应持兼顾而不强求兼得的态度。更何况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无论在何校何专业,最重要的是要打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学会做人的道理,立志做一个将来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填报合适的外省市院校志愿也是一种选择
高考考生和家长都知道,上海为鼓励本市考生报考外省市院校实行了多条优惠政策措施。其中对考生填报志愿最有实际价值意义的是,凡填有外省市在沪招生院校志愿的考生,如该校批次控制分数线上考生生源不足时,填有该校志愿的考生,经学校同意可实行加分投档的政策或降分录取的办法。仅以2011年为例,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的考生就达934人。其中一批本科线下考生141人因此进入了“一本”院校;二批本科线下考生779人因此获得了上本科院校的机会。此外还有14名高职专科线下考生,实现了就读高等院校的愿望。
其实,编者认为上海采取积极鼓励本市考生报考外省市院校的政策,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充分利用我国尚属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着眼培养上海考生走出上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国家主人翁精神。对考生而言,这一政策的实施,既扩大了考生志愿选择的范围,增加了考生实现进理想院校或专业深造的机会,也为部分考生因高考有失误但仍能进高一层次学校就读创造了条件。通过多年的宣传和实践,已有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欢迎这一政策的继续实施。但遗憾的是每年仍有不少外省市在沪招生院校因生源不足而浪费招生计划,这是很可惜的。
在使用往年高考信息数据作为志愿填报参考时应注意的问题
考生在正式填报高考志愿前,总要拿招生院校往年的投档分或录取最低分来作借鉴参考,细心的考生还会查找往年院校专业的录取最低分,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虽院校或专业的报考人数会有变化,但同一所学校及其专业的录取分一般上下差距不会非常大,尤其是平行志愿的模式实施后,过去的所谓“大年”、“小年”现象也已有明显改观,不再那么凸显了。为此,市教育考试院每年也会汇编出版一本前三年招生院校投档和录取分(包括专业)的册子供应届考生作参考。但考生在使用往年招生院校、招生专业录取最低分作参考时,应正确使用,留有余地;切忌分分对照、生搬硬套。且不说院校及专业招生计划每年有变化,特别是考前填报根本无法预测报考人数。因此同一所院校的投档分及专业最低录取分,每年都可能有上有下,尽管幅度不会很大。更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往年的学校投档分也好,专业录取分也好,都是包括了“综合能力测试”科目的成绩,高考总分满分是630分。而2012年的上海高考已取消了“综合能力测试”考试科目,所以考生在参考往年院校及专业招生录取信息数据时,千万不要把这个因素忽略了。
(以上摘自《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报考导航-怎样正确填报高考志愿》一书)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报考导航》主编金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