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政策 先行调整
据了解,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出台于1999年,不少专家表示已不符合产业发展和市民需求,呼唤新国标尽快出台,对是否适当放宽时速等问题应有明确说法。
“尽管‘超标’说法一直有争议,但我们没时间怨天尤人,必须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努力适应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上海绿亮电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加亮说。
早在5年前,绿亮就开始琢磨为电动自行车“减负”:用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方加亮介绍,锂电池的重量和体积均为铅酸电池的三分之一,使用寿命则比铅酸电池长一倍多。更重要的是,锂电池不含重金属和有毒元素。
政策导向和企业责任都迫使绿亮加快转型。“尽管我们早就明确了发展方向,但研发的道路十分不易。”绿亮公司工程师冯解荣介绍,从两年前开始,绿亮就瞄准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日本松下锂电池电芯技术。日方来公司考察了5次,反复检查他们的生产工艺是否符合规范,“每一次我们如履薄冰,他们满意而归。”
绿亮建立了全封闭防火、洁净、防静电车间,安装恒温设备,生产线配有与松下公司一样的精密自动检测设备。“要把颗颗电芯组合‘打包’成锂电池组,并与电动自行车完美匹配,很费力气。”冯解荣介绍,新产品投放市场一年有余,没接一起关于锂电池质量的投诉。绿亮获得合作方的信赖,拿下松下锂电池电芯在上海的独家销售权。
力气没有白费。今年,绿亮拿到了日本大量订单,他们的锂电池电动车已成为出口明星产品,一批围绕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新应用也正在研发中。
紧贴市场 设计创新
超速超标车不能生产了,铅酸电池也颇多限制政策,电动自行车企业是不是前景黯淡?
“电动自行车行业起源于民间,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现在也要继续依靠创新化解困难。”方加亮认为,电动自行车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广,不过要转变观念,改变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竞争格局。
“光是质量可靠还不行,还要在设计上注重创意,增加产品的独有性。如今的自行车行业正在向轻便化、智能化、时尚化、人性化的方向转换。未来的电动自行车可能不再单单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可能变成充满工业设计魅力的艺术品、收藏品。”有了这些认识,绿亮不断加重产品的设计内涵,年年推新品,牢牢占据上海四分之一的市场保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第22届上海国际电动自行车展览上,绿亮带来了他们的“秘密武器”:一款可瞬时折叠的电动自行车。这款车采用镁合金材质、锂电池机芯,车轮直径只有12英寸,重量不到24公斤;“嘀嗒”一秒,车子的坐垫和龙头可上下伸缩,脚蹬和车把都能折叠,方便程度如同收放一把雨伞;收缩后依然可以推行,不需要吃力提着。
这辆车小巧、精致,可放在汽车后备厢、自如进出电梯,很符合白领一族的需求。尽管还没有正式投放市场,已有不少消费者来电询问,东方CJ更是捷足先登,商谈电视购物的首发权。
本报记者 鞠敏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