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博会规划是成功的系统工程(下)
黄健之
■世博园区内完善的交通保障
  口述者:黄健之

  既是区域性规划,又是项目性规划

  黄健之: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做了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做了以后,又做了18项专业规划。这个详细规划我们修订了三次。在此基础上,再做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规划和项目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我们这次把城市设计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一定要做,做下来之后效果很好。比如说,规划里面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广场,大的按照洲来命名,比如亚洲广场、非洲广场。园区有围栏区级的大广场,还有ABCD等分区范畴的广场,还有组团的广场。这些广场是什么风格,怎么修建,具体到底怎么样,一定要有城市设计来决定,否则做出来就是五花八门。我们请设计院从不同风格和客流导向等方面通盘研究考虑,包括广场和广场之间的色彩、照明,大体要有一个统一风格。我们的规划有什么特点呢,讲它是国际水平有什么依据呢?前面我讲了,规划是由一流设计事务所做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优化,经过实践以后大家认为是好的。第一个,就是规划布局是好的。规划布局有四个特点。一是跨黄浦江两岸。曾经有一种议论就是单边算了,简单些,跨江很麻烦的,交通客流都会产生问题;现在我们把江面和开幕式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新的理念。我们的江,不是两岸的分割,而是两岸的纽带,这个在规划上和实践中都解决了。园区内的交通也很丰富,新做了隧道,两头都通了,建新一段地铁,还有摆渡船可以观光。开幕式在黄浦江上,喷泉既是活动内容,也是一景。还有黄浦江的夜游船只,黄浦江就变成了一条真

  正的纽带,规划里面的这些特色是很明确的,这是布局上的一个特点。二是热点分散。因为我们的“七千万人次”,每天平均39万多,大数就是40万,40万人拥到某一个点上就是灾难性的,集中在某一个小区域上,也是灾难性的。所以这40万人次,必须是分散的。A片区是亚洲国家,但是亚洲国家太多放不下,我们就把东南亚国家拿出来放到B片区,然后再把国际组织放在B片区。C片区是欧洲、非洲、美洲。把企业馆放在了浦西。三是沿江绿化。整个规划里面,绿化是1平方公里,面积达106公顷,沿江浦东部分是3个公园,后滩公园、世博公园、白莲泾公园,3个公园是永久性的,世博会以后对外开放。绿化的面积比例很高。四是科技创新。体现新兴的世界潮流、发展趋势、最新科技等,比如说能源,全部用电或者天然气。原来我们准备搞能源中心,但是后来天然气不够,就充分利用电,全部是清洁能源。比如说,中国馆、世博会议中心、未来馆,都做太阳能发电,共有四个多兆瓦。还有就是充分考虑了黄浦江两岸的景观。黄浦江夏季要

  防汛,我们就在公园里做地形,按照千年一遇防汛墙的高度,做一个坡,防汛墙放在土坡内,这样既防汛又有景观。

  陆幸生:这个防汛考虑,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

  黄健之:特别是这一次实施性的规划,既是一个区域性的规划,又是一个项目规划。世博会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大项目,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跟其他规划相比较,世博会从规划到实施到完成,花的时间很长,规划是2004年就开始了,一直做到2009年,2010年开博。我们搞了三次修订,所以这个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成功率很高。百分之九十几,前期做的规划是很客观很科学化的,几乎可以得到完整的结果。从规划的角度来说,世博会规划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规划,是一个在国际国内都得到了好评的规划。到现在为止,不同看法很少很少。

  最成功之处是出入口十秒钟放一个人

  陆幸生:有人问,作为一个规划,回过头来评估一下,世博会还有

  什么问题和不足呢?

  黄健之:有。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考虑建造高架步道,认为能起很大的作用,让客流不集中在地面。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都是钢结构,很漂亮。但是后来效果不明显。最终,高架步道大部分时间起了遮阳棚的作用。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条,高架步道没有跟场馆联通,高架步道是给人走路的,参观的话,上去了还要下来,下来了再要上去,本来在园区内参观就要排队走路,很累,干嘛还要上去下来?其实开始规划的时候,我们要求高架步道与各个馆连起来,高架步道设置排队等候的区域,但人流会比较拥挤,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安全得不到保证。出于安保因素,各个馆没有跟高架步道联通直接进出,所以这个高架步道花了很大的代价,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第二件事情,在能源方面我们也有点做得不够好。当时考虑,这样一个地区有30万千瓦就够了,陆家嘴地区是15万千瓦。我们在世博会里面安排了7个大型变电站,其中两个是22万伏的,5个11万伏的,但最后提出申请,超过40万千瓦。后来经过平衡,又加了一点负荷。但实践下来,只有不到20万千瓦。所以觉得项目设计的时候太保守,各个方面都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最高负荷,所有使用都按最高负荷设计,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用电的最高点都会在同一时间出现的。

  再有一个,我们没有预料到,晚上的游客比较少。考虑到当时全国各地来的客流,我们充分安排了广场上的演出、音乐喷泉等等,但实际上晚上的客流比较少。

  有人问我,你觉得最得意最成

  功的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最得意最成功的就是规划上安排了陆上8个出入口,水上4个出入口,一共八百多个闸口放人进来,一小时进来22万,每个人安检平均10秒钟。一开始试营运的时候,一分钟放一个人。当时我们也没有经验,后来很快调整,总结方方面面情况,在外、内广场等候区域搞了一套设施,上了些措施之后,最少的8秒钟可以安检一个人了。到5月1号正式开园,基本上就是10秒钟安检一个人。实践证明,我们规划的预见性还是非常好的,“我们还是扛住了”,就是1小时放20万人,3个小时放60万人进来,到了中午以后就有人出园区了。这时候再有人进园,就是总量上的有进有出了。所以有些天的参观人次高达70万、80万,甚至超过100万,但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是没有这么多人的。这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

  再一个就是厕所,我们是按照绝对高峰人数80万来考虑的,一万余个厕位,男女比例1:2.5,干净程度也还可以。这个世博园区的情况,跟大部分国内景点厕所比较,还是不错的。在厕所这件事情上,以前往往是比较忽略的。这次厕所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受到充分重视。

  当然还有些遗憾,比如说,原来考虑那些外国馆底层是不是可以架空,架空后既是排队等候区域,又有穿堂风,但是由于造价和建筑美观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底层架空的还是很少,这个有点遗憾。实际,底层架空以后,空间很大,比如德国馆、沙特馆。

  摘自《上海城市重大工程实录———快速路网》陆幸生编著上海文艺出版集团2012年5月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读者俱乐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6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7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8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9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0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1版:人才
   第B22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招生移民
世博会规划是成功的系统工程(下)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世博会规划是成功的系统工程(下) 2012-05-16 2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