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倡议响应热烈
从每天早晨在校门口维持秩序,到组织新年慈善义拍,协和双语家委会主任王海滨说,起初,爸爸妈妈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点滴的爱心之举,给孩子做出榜样,让他们感受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
2008年新年前夕,家委会组织全校学生拿出闲置物品举行爱心义卖。拍卖所得该做些什么?经闵行区教育局介绍,大家决定远赴云南双江县滚岗小学,看看当地的师生需要怎样的帮助。
在云南,4名家长代表看到了这样一幕:天气转凉,可孩子们还穿着凉鞋,有的晚上就睡在冰凉的地上。尤其是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空荡荡的书架,让上海爸爸妈妈们很揪心。回上海后,他们向全校发起“为云南孩子建图书馆”的倡议,得到了全校热烈响应。
四年过去了,爱心义卖年年在继续,云南孩子的图书馆藏书渐渐丰富起来。组织义卖、采购书籍、运送至当地……所有的环节,全由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完成。迄今为止,已经为云南双桨4个乡镇学校建造了4间图书室,捐献图书7000余册,并为400余名贫困学生购买了书包和学习用具。
引导孩子学会关爱
初二男生小泽的妈妈,是爱心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让小泽妈妈欣慰的是,在参与公益的过程中,儿子开始学会关爱他人和付出爱心。“刚开始参加爱心义卖,孩子总是随随便便拿几样东西带到学校,现在他会认真想一想,再决定带什么。”
前几次赴云南,家长们发现,正版的《新华字典》在云南当地成了稀缺品,去年暑假,大家带着2574本字典再赴云南,小泽妈妈和儿子一起出发。在云南,小泽和伙伴们主动揽下了给每本字典敲章、装箱、搬箱的活,一直忙到凌晨2时,并领到了任务——给当地孩子上一节电脑课,介绍神奇的数字世界。“回上海后,感觉他受到了触动,不再总是一有时间就打游戏,开始明白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小泽妈妈说。
走出校门放大爱心
“做公益会上瘾,即使孩子毕业了,很多家庭还是会继续参与活动,一些家长也会邀请朋友一起参与。”王海滨告诉记者,随着爱心家庭数量的扩大,大家渐渐有了成立一个公益组织的想法,“协励汇”应运而生。
今年寒假,在“协励汇”组织下,100个爱心家庭和100个本市贫困家庭结对,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为对方家庭送上新年礼包,内装一袋米,一袋油,一封信。“不能让对方感受压力,也不能让孩子产生优越感。”“我们还特别关照孩子,即使对方的回馈不如预期,也不要失望,要懂得爱心不是为了回报。”王海滨说。
最近,“协励汇”的爸爸妈妈们又忙碌起来。考虑到云南当地师资水平有限,大家决定一方面请各科老师录制教学视频,一方面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介绍不同领域知识,制作成光盘送至云南,为山区孩子建立“种子课堂”。与此同时,一份“公益护照”也在设计之中,计划给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留下一份独特的成长纪念。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