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米兰、威尼斯好几次被带进指定商店购物,花了6000多欧元买礼品,可是在机场的商店里,一模一样的商品居然便宜好多!”刚刚结束欧洲游的李先生,被地接旅行社安排的购物行程气得够呛。
这边是旅行社强制购物,那边则是某著名旅行网工作“马大哈”,搞错旅客签证日期,导致16名旅客“滞留”机场,其中的小夫妻更是蜜月“泡汤”。
近日,本报记者对本市旅游市场展开调查。
旅行遭遇强制购物
虽然已经过去许久,但李女士提起自己的那次青海之旅,仍然愤愤不平。那一次,她和朋友报名去了青海旅行,几天行程下来,虽然也领略了一些藏族风情,但更多是被导游安排到处购物。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在景点里,导游都在暗示大家去某一些商店购物。李女士险些和导游吵起来。“导游非让我们去指定的店里购物。”
市民小胡也有同样的遭遇。前不久,他报名组团去江浙一带旅游,没想到除了看过几个免费景点外,导游就没完没了地带他们逛店。回顾4天的行程,玩的时间不足购物时间的一半,这使他很郁闷。
这只是境内游,业内人士透露,港澳游和新马泰等更是强制购物的陷阱多发地。一些旅行社打出的港澳7天游价格,曾经一度跌至千元以下,“报名参加这样的团,不被强制购物是不可能的”。尚先生和妻子的蜜月旅行就是报了这样的旅行团,某导游对他们的所有购物行程详细地记录在案。“有些买得少的,就会得不到一点好脸色。”尚先生回忆说。
旅行网将签证搞错
旅行网将签证日期搞错,导致16名旅客到了机场才发现难以登机。“途牛旅游网太不负责任了,办事哪能这样马虎?”多名读者致电本报讲述这段遭遇。
今年2月下旬,庄女士通过途牛旅游网报名欧洲行,包括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国,行程从4月26日至5月7日,为期12天。她把13600元报名费和护照交给了途牛旅游网,对方承诺,会把签证办妥。
4月26日中午,庄女士和其他旅客来到浦东国际机场,准备拿护照登机,前往第一站意大利罗马。可接下来发生的事令他们惊呆:途牛旅游网工作人员称,因为将他们护照签证日期搞错,所以不能出国了。又惊又气的庄女士拿过自己的护照一看,原来,签证生效日期本应是4月26日,结果竟成了6月21日!
受此影响的旅客共有16人,其中还有几对准备去欧洲度蜜月的小夫妻。有年轻女孩忍不住哭了:“签证日期搞错了,为什么直到登机时才发现,这不是耍人吗?”
记者致电途牛旅游网,工作人员解释,签证日期搞错是因为下属一个供应商工作出错,途牛旅游网一时大意,直到事发当天才发现此事。
岛屿游竟登不上岛
乘邮轮去韩国济州岛游玩,谁料4天的行程都在海上度过……2011年9月12日凌晨,多名乘坐皇家加勒比海洋神话号邮轮的游客,致电本报962288,反映他们的郁闷遭遇。
游客俞女士说,他们一行一家8口人,之前通过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预订了这次游程,每人团费是4600元左右。旅行社曾给他们一份行程介绍,说会在岛上玩7个小时。
出发前一天,他们接到旅行社的通知,称济州岛附近有台风,登岛时间可能要延后至9月11日,并缩短到4个小时,整体行程不变,将于9月12日回上海。对此俞女士一行表示接受,并于9月9日下午5时,与其他2000余名游客一起,从上海外高桥码头登上了赴韩的邮轮。
之后一天他们都在海上度过,而到了原本说好的登岛日,即11日,邮轮却始终没有靠岸的迹象,俞女士一行连岸边都没看到,护照却被收走了。据其他游客称,在等了整整一天后,船方最终通知他们去取回护照,并告知,船无法靠岸,将返回上海。
对此,一船的游客都表示难以理解,并当即与船长等船上有关人员交涉,对方最终给出每人赔偿150美元的解决方案,遭到了大多数游客的拒绝。
记者联系上海中青旅出境旅游中心邮轮部一名陈姓负责人。对方表示,如果因天气原因无法靠岸,由于邮轮的档期已排定,一般不会采取延长行程的方式,只能通过一定赔偿予以解决。至于旅客提出的赔偿金额较少,他们也无能为力。
付小费大多“打闷包”
“根据国际惯例,甲方(指游客)需支付境外导游和司机小费,小费为人民币××元/天/人。”这样的字句,往往出现在旅行社出境游的合同中。但不少消费者向本报反映,他们在支付小费的过程中“遭忽悠”,多付了很多不该付的小费。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境外旅游一般应遵循国际惯例,支付导游和司机小费,但如何计算收取小费的天数应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如果游程中的某一天没有导游的出现和司机的驾驶,就不应当收取相应的小费;如果只有导游没有司机或者只有司机没有导游,就只能收取一半的小费;如果只有半天的活动即半天没有导游和司机的,就只能收取半天的小费。倘若约定不明确,就可能出现“打闷包”多收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