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本版列表新闻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应综合辩证分析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应综合辩证分析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应综合辩证分析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应综合辩证分析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小泉”品牌该归谁用?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应综合辩证分析
宋宁华
  案例说法

  同是经营剪刀的老字号,谁有权使用老品牌“张小泉”?根据浙江文史资料等记载,“张小泉”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传承,于1949年宣告停产,并转让他人。杭州解放后,张小泉剪刀复生。1964年,原告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取得“张小泉牌”商标,1997年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被告上海刀剪总店成立于1956年,开业之初名称是上海张小泉刀剪商店,后经多次变更后改为现名。被告在产品及外包装上突出使用“上海张小泉”、“张小泉”字样。1993年,国内贸易部授予被告为中华老字号。

  原告认为,被告在商品及包装上突出使用“张小泉”字样,属于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被告停止使用“张小泉”字样。

  法院审理后认为,判断被告刀剪总店的企业名称是否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害,应当考察企业名称和注册商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状况。法官没有简单运用在先保护原则,而是调查了相关历史资料,发现双方使用“张小泉”品牌均有数十年之久,对“张小泉”品牌的发展、壮大,均作出一定贡献。

  为此,从公平和诚信原则出发,法院判决被告使用“张小泉”等不构成对原告的注册商标权的侵害和不正当竞争。但是,为了规范市场,避免消费者产生混淆,被告今后应规范使用其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以便使普通消费者能正确区分“张小泉”的注册商标和企业名称。

  专家点评

  知识产权法在我国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专利权纠纷、商标权纠纷、著作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等都是知产案件的前沿、热点问题。上海法院结合审判实务中的前沿、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反映了国内甚至国际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发展趋势,体现了上海知识产权审判的水平。

  ——王迁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相关链接

  《知识产权审判精要》是以上海法院多年审判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由上海法院多名资深知识产权法官撰写而成。书中结合上海法院近些年来的司法实践,对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见证了上海知识产权审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大山童馨
   第A15版:大山童馨
   第A16版:大山童馨
   第A17版:拍卖专题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社会与法
   第A22版:社会与法/大案追击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金融投资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考生报考高校需防“钓鱼”
打官司有事实又有证据,就一定会赢?
网络“三只手”算不算犯罪?
“张小泉”品牌该归谁用?
新民晚报社会与法/时事热议A23“张小泉”品牌该归谁用? 2012-07-07 2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